1093179_d294da210fef55c6c602c9f75e741026

叶詠诗广州登台

叶詠诗和广州交响乐团的关系,较与香港小交响乐团更早和更深,她首次和“广交”合作,是在1984年,她仍未赢得1985年法国贝桑松指挥大赛冠军及金竖琴奖,是她仍未“正式出道”之前的事。其后她更是“广交”实行体制改革后首位首席指挥(1997年),和首位音乐总监(2001年),但近一两年却因档期等问题,到这个乐季的季末时段,才有机会再度与“广交”合作,先后在佛山琼花大剧院和星海音乐厅演出了两场(7月4、5日),在广州演出当日上午11时,还与“广交”团长陈擎为“广交之友”俱乐部的乐友举行了一场对谈会。

南欧阳光渗入法国香槟

叶詠诗这两场音乐会选奏的并非为她带来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的法国音乐,而是意大利的乐曲,音乐会并以“意大利随想”为名,佛山的演出是“佛山音乐季”的节目,广州则是年来大受欢迎,门票很早已售清的“周日音乐下午茶”,两者取向都是由指挥家在舞台上亲自讲解的通俗音乐会。

1093179_ec5d9021b881134df785136b817fc58c

叶詠诗这次所选的六首意大利作品,有冷有热,都包含精致的元素;上下半场都以意大利著名歌剧序曲开场,上半场是罗西尼《塞尔维亚理发师》序曲,下半场是威尔第《命运之力》序曲,都是冷门曲目,但作为上半场结束的交响素描《鸟》,相对于音乐会压轴,同样是雷斯碧基的作品《罗马喷泉》而言,便是较少演出的乐曲。雷斯碧基是管弦乐配器大师,选用这两首作品,显然是要让听众感受交响乐团多变的色彩,和音乐形象化的描绘性效果。

上下半场都安排了一首协奏曲,上半场由乐团首席张毅连同乐团演奏了韦华第《四季》中的《夏》,是应景的巴罗克音乐。下半场则由乐团双簧管副首席薛宇曦担任英国管独奏,演出唐尼采所写的G大调英国管协奏曲。这两首乐曲一热一冷,然而都是展示音乐美感,并无深刻内容的音乐。张毅的演奏,能将闷热的夏日(首乐章),昏昏欲睡的下午(次乐章),和暴风雨来袭的高潮终章,很自然和很有对比效果地描画出来。至于在香港培养成才的薛宇曦,亦能将不易吹奏得好的英国管,奏得流畅美妙,必然能增加听众对该件非常规的乐团木管乐器的兴趣。

叶詠诗对这些意大利音乐,都处理得很有纤巧美感,恍如是在南欧的阳光中,渗入了法国的香槟气息一样。

前任总监现任团长对谈

由前任总监与现任团长的对谈,吸引力十足,200个名额很快便报满,当日虽下了一阵拦门阵雨,临场仍要多加数十张椅子。对谈的话题聚焦于“乐团那些事儿”,那可广泛得很。“广交”是中国大陆首个拥有独立大楼的管弦乐团,而大楼与演出场馆星海音乐厅隔街相望,如此优越条件,很自然便让身为香港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叶詠诗无限感叹。

1093179_d294da210fef55c6c602c9f75e741026

确实,香港小交响乐团仍未全职化,仍是由余汉翁等以“兄弟班”方式运作时,政府曾拨出在油麻地一层旧楼以月租1元的方式,让乐团使用,这座旧楼与长生店为邻外,更因日久失修,下雨水浸,经常要急急将乐器搬高。

香港小交职业化多年,乐团的“硬件”境况又如何呢?已在“香港小交”当了13年音乐总监的叶詠诗,当日在对谈会上这样说:“我们的乐团办公室在湾仔一幢商业大厦,300方呎,18人工作,排练在九龙那边的香港文化中心后台排练室,演出在中环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乐器放置在九龙红磡的工厂大厦,所以每天乐团的人员便要浪费大量时间在路上跑。”笔者作为香港人听来,亦为号称是国际大都会的香港,感到有点儿惭愧!

 

撰文:周凡夫
来源:信报  二零一五年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