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时间:2018-03-10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380/280/180/120
曲目

乐季音乐会9
天使杰作特辑1
2018.3.10(星期六)20:00
主办: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指挥/钢琴:马里奥斯·帕帕多普洛斯
演 奏:广州交响乐团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F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K.413
1.小快板
2.小广板
3.小步舞曲速度

*华彩乐段由莫扎特创作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降E大调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K.482
1.快板
2.行板
3.快板

*第一乐章华彩乐段由马里奥斯·帕帕多普洛斯创作,第三乐章华彩乐段由本杰明·布里顿创作

—— 中 场 休 息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K.488
1.快板
2.柔板
3.很快的快板

*华彩乐段由莫扎特创作

*本场音乐会时长约1小时45分钟,包括20分钟中场休息。

导赏

〔上半场的音乐〕

莫扎特:F大调第十一钢琴协奏曲,K.413
莫扎特定居维也纳后,于1782年8月4日和康斯坦策·韦伯结婚。稍早前的6月16日,他的歌剧《后宫诱逃》首次公演。然后从七月到翌年元月,为自己的音乐会写作了三首钢琴协奏曲,这首F大调十一号就是其中的一曲。

这三曲以当时的维也纳人为对象创作,在1782年12月28日的信中,他曾写道:“这些协奏曲,很巧妙地处在不太难、也不很容易的中间,全部非常华丽,能使人心旷神怡,不用说,都是很充实的作品。”他当时已二十六岁。

这首钢琴协奏曲莫扎特曾表明,可省略管乐器部分,改成室内乐,以钢琴五重奏的方式演奏。乐器编制除独奏钢琴和弦乐合奏,只采用了双簧管和圆号各两支,还有两支只在第二乐章使用的大管。

第一乐章﹕小快板,F大调,3/4拍子
乐曲开始即由乐团奏出第一主题,单纯有力且富有戏剧性。第二主题好像歌剧中的一段咏叹调。独奏钢琴频频使用颤音,以及音阶式的乐句,与乐团的呼应对话流畅轻快,结束时仍富有力感。

第二乐章﹕小广板,降B大调,4/4拍子
二段体形式结构的乐章。乐团中的第一小提琴组首先如唱般奏出优美的曲调,钢琴也随着唱和,仿如一首小夜曲,曲调富于节奏变化,独奏钢琴与乐队的相互配搭产生微妙神韵,舒展而迷人,让人百听不厌。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速度,F大调,3/4拍子
终章采用小步舞曲来结束,情调悠扬,相当优美,先由低音提琴奏出主题,然后改由整个管弦乐团有力地接奏,不久,钢琴登场,亦以这个主题来发挥,后来主题在钢琴的左手上出现,右手则奏出由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奏过的曲调。钢琴一直主导着整个乐章,直到结束段后,很快地便静静消失。

莫扎特:降E大调第二十二钢琴协奏曲,K.482
写于1785年12月16日,是莫扎特的协奏曲作品中较大规模的,完成时日却很短,据说完稿后便演出,放在谱架上的仍是墨水未干的手稿。此曲结构采用典型的古典乐派,而且是用当时盛行的华丽写法, 但第二乐章行板,却极富个性特色,而且荡漾着幻想情趣,最初弦乐奏出悲寂主题,随后四段变奏曲,有着大小调的明暗变化,手法至为神奇美妙。 但据说在一个星期后的12月23日的音乐会中首演时(日期有不同的说法,亦可能不是莫扎特自己独奏),原为讨好听众而写作的前后两个乐章,听众反应平平,唯此一行板乐章却受到热烈喝彩。他父亲利奥波德于翌年1月23日在寄给女儿(即莫扎特姐姐安娜)的信中,曾提及这首协奏曲首演时的情形:“很少发生的事却发生了!他不得不再弹奏一次行板乐章。”也就是说,只有这个富于个性的乐章,在首演时获得听众喝彩。

此曲的乐器编制是独奏钢琴与弦乐合奏,再加长笛一支、单簧管二支、大管二支、圆号二支、小号二支和定音鼓等。

第一乐章﹕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乐曲开始的曲调,听起来和他八岁时所写的第一交响曲有点相近,而著名波兰女钢琴家兰多夫斯卡(Wanda Landowska,1879-1959),曾描写这个快板乐章是“强而有力的和愉快的”,她还指出其交响曲似的特性,以及主题的宽广与装饰的华美。由乐队全奏开始的第一主题,虽单纯,但充满自信而且意志坚决。不久,出现天真可爱的第二主题,曲调和歌剧《费加罗婚礼》序曲中,在副题后出现的结尾旋律,颇为相似。

独奏钢琴练指般登场后,虽然又复奏了呈示部,但钢琴只以分解和弦和音阶加入管弦乐团,但看来并不在于发挥钢琴的独奏效果,而只是用以增强色彩的变化;第二主题却清楚地由钢琴右手奏出,华彩乐段后,钢琴休止,只由管弦乐强而有力地结束。

第二乐章﹕行板,C小调,3/8拍子,较自由的变奏曲式
少有的将回旋曲式结合变奏曲式写成,成为莫扎特最优美的乐章之一。“悲伤而感人的”歌谣风主题,是一首哀歌。在此一哀愁的基本主题后,接连着的是四段变奏曲。钢琴主导着主题及各段变奏的推进,但木管的歌唱性同样有很好的展现,与流畅的钢琴相互融合,也就营造出让人一听难忘的印象,首演出现将此乐章加奏,绝非偶然。

第三乐章﹕快板,降E大调,6/8拍子,回旋曲式
在弦乐群的和弦上,钢琴独奏出非常明朗清爽、朴素简练的回旋曲主题,像一首开朗的青年之歌。中段是如歌的小行板,降A大调、3/4拍子,颇为华丽,宛如一首典雅的小步舞曲,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并由钢琴和弦乐器回应。此后又回到回旋曲主题上,圆号和小号亦加入,随同钢琴继续活泼愉快地奔驰着,将音乐持续地高歌着,最后以强而有力的和弦将全曲结束。

〔下半场的音乐〕

莫扎特: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K.488
比降E大调第二十二号迟十一个星期,于1786年3月2日写成的钢琴协奏曲,是他三十岁,创作处于成熟期的作品。是莫扎特最为人熟悉,广受欢迎,在音乐会中演出次数亦最多的名曲之一,此曲虽仍沿袭古典乐派的传统手法,但莫扎特独有的浪漫风格,已更为明显,是魅力十足的音乐。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对该曲更是“情有独钟”,对第一乐章的第一主题,仿如春天阳光照射下的微妙阴影,喻为“透过彩色玻璃窗所看到的奇妙的阳光效果”。

莫扎特的成熟期,以A大调来创作的作品共有六首,对他而言,这显然是一个充满色彩的调性,爱因斯坦的形容让人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喜悦感觉,但这部作品的本质却带有忧伤感,准确一点的形容,那可是一种流连于笑声与泪影之间,带着黯然味道的情感。

乐队编制改变了,除独奏钢琴与弦乐五部,只有长笛一支、单簧管二支、大管二支和圆号二支。

第一乐章﹕快板,A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
单纯明快的乐章。弦乐组平静地奏出,歌唱般明朗的第一主题,深受爱因斯坦钟爱,第一小提琴奏出短短的乐句,已极富变化,不久由管乐群反复,最后成为交响曲般的全奏。第二主题,及同样是抒情性,甚至连接段及结尾的曲调,都没有形成明确的对比及矛盾,但在抒情轻松的气氛下,却深深地隐藏着忧郁的深度情感。单簧管的歌唱性在此乐章中有较大的发挥;独奏钢琴自始至终富有歌唱性,以音阶和分解和弦作为主要推进的元素,华彩乐段后进入尾声,只由乐队以强弱对照方式交替两次后,由长笛及小提琴的颤音平静地结束此乐章。

第二乐章﹕柔板,升F小调,6/8拍子,三段体
以较为罕见的升F小调作成,带着深厚的情感,基本主题以意大利西西里民间舞曲的节奏为基础来创作,由独奏钢琴奏出,仿如一首宣叙调般的感伤歌曲,柔美中带着淡淡的愁绪;中段曲调转入明亮的A大调,最后基本主题再现时则作了压缩。爱因斯坦将此乐章喻为是“此曲的灵魂”。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A大调,2/2拍子,较自由的回旋曲式
虽然采用回旋曲结构,但类似奏鸣曲式般分成三个大段落和一个小尾声。回旋曲的基本主题带着阳光性的欢乐情绪,明朗、纯真,往上跳跃,由独奏钢琴奏出;这个主题每次再现都加入三个以小调写成,富有活力的插段,为此,整个终章生动而生趣盎然,就像是在开心地欢唱,引吭高歌,奔驰不停,使人屏息,是非常有趣且生动的音乐。从上一乐章转入时,便仿如把全曲突然带引到阳光遍照的原野上。不过,在光辉中仍荡漾着一抹孤寂感。

撰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