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时间:2018-03-17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380/280/180/120
曲目

乐季音乐会11
天使杰作特辑3
2018.3.17(星期六)20:00
主办: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厅
指挥/钢琴:马里奥斯·帕帕多普洛斯
演 奏:广州交响乐团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降E大调第十四钢琴协奏曲,K.449
1.活泼的快板
2.小行板
3.不太快的快板
*华彩乐段由莫扎特创作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
1.快板
2.小广板
3.快板
*华彩乐段由莫扎特创作

—— 中 场 休 息 ——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
1.快板
2.浪漫曲
3.很快的快板
*第一乐章华彩乐段由贝多芬创作

导赏

〔上半场的音乐〕

莫扎特:降E大调第十四钢琴协奏曲,K.449
1784年莫扎特在维也纳一连创作了六首钢琴协奏曲,其中这首降E大调第十四号完成于该年2月9日。莫扎特从这一年的2月开始登记自己的作品目录,持续到去世的三周前停止。在目录中第一个出现的作品,就是这首钢琴协奏曲。

此曲是为当时住在维也纳的女弟子芭芭拉·普劳耶尔(Barbara Ployer)所作,她和莫扎特两人本是萨尔茨堡同乡,其父在萨尔茨堡的法庭中工作。莫扎特对她似情有独钟,4月10日完成的G大调第十七号K.453,也是为她而作。

乐器编制除独奏钢琴和弦乐五部外,还有双簧管一支和圆号二支。

第一乐章﹕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
由管弦乐奏出第一主题,像在叙述故事,有如一首歌剧咏叹调。钢琴上场将第一主题覆奏,再与乐团应答对话,流畅舒展。第一主题很男性化,第二主题则较女性化,形成对比效果。曲中频频出现莫扎特特有的音阶乐句,有时在大调中,突然出现小调,气氛与色彩骤变,让人很易联想到莫扎特歌剧中的戏剧性音乐变化。再现部末了时钢琴独奏出华彩乐段,最后只由乐团奏出结束句,像梦境般结束。

第二乐章﹕小行板,降B大调,2/4拍子
第一小提琴组奏出歌唱性的优美主题开始,第二主题由钢琴独奏带出,有许多装饰音,颇为典雅,也交替着大调与小调,产生优美的阴影变化。最后在钢琴和乐队平静的气氛下将此乐章慢慢地结束。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快板,E大调,2/2拍子
回旋奏鸣曲式的结构,基本主题和后来贝多芬的诙谐曲乐章的主题,颇为相似,只是莫扎特创作的旋律感觉温和。钢琴独奏的左手部分,有些段落的进行,相当生动有趣。乐队方面,主题素材则分散由不同的乐器奏出。独奏钢琴与乐队相互间快速紧密的呼应,节奏感觉更强于旋律,整个乐章便有如是不断的摇摆仿动,较奔驰和舞动更富有律动感觉,即使是高潮的飞奔,带进最后的全曲终结,都和莫扎特其他协奏曲的快板乐章感觉很不一样。

莫扎特:降B大调第二十七钢琴协奏曲,K.595
这是莫扎特最后的钢琴协奏曲作品,是他在法兰克福举行演奏会后,深切地感到自己的号召力已猛退,1791年1月5日完成这首钢琴协奏曲两个月后(3月4日),亲自上台演奏,但这次音乐会他已不是主角,主角是单簧管演奏家约瑟夫·比亚(Josef Bähr),这首协奏曲亦变成是配套曲目了。算来这还会是莫扎特最后一次公开演出。但该曲的首演却有另一说法,是由莫扎特的学生约瑟法·芭芭拉(Josepha Barbara von Auernhammer)于1791年1月在巴黎首演。

1791年是莫扎特去世之年,爱因斯坦曾称赞过这首钢琴协奏曲:“莫扎特在仅余的十一个月中,写作出各色各类的音乐,能刻画他最后内心世界的作品,并非安魂弥撒曲,而是这首钢琴协奏曲。”此曲以清澄的音乐,表达晚年看破尘俗的达观意念,确是难以想象在病魔缠身下,他仍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这首临终前的“天鹅之歌”,确是能将人深深感动。

这首曲式简洁的钢琴协奏曲,是莫扎特经历长时间的实验后的结晶。乐队编制是长笛一支、双簧管、大管和圆号各二支,再加弦乐合奏,是颇为浓缩的编制。曲中独奏钢琴与乐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并升华到室内乐般的紧密程度。

第一乐章﹕快板,降B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将壮丽回忆与忧郁哀愁的情绪融合,带有亲密室内乐风格的音乐。在一个小节的导入句后,第一小提琴就歌唱出清纯的第一主题。随后第二主题群也像泉水般相继涌现。钢琴登场后,和乐队一直保持平衡,有如伴侣般关系,互相倾诉聆听。钢琴在弦乐与管乐的拱托下,逐一重现不同的主题。进入展开部后,钢琴极为活跃,频频转调,特别是长笛和钢琴的旋律对话,特别迷人。在华彩乐段后,跃入华丽的结束段,并安静地结束。

第二乐章﹕小广板,降E大调,2/2拍子,三段体
在沉思亲切的情绪中,渗入永别尘世的悲凉。乐曲开始是优美但悲切的主题,先由钢琴喃喃歌唱出来,并由管弦乐全奏反复,音乐实时增强。中段虽以钢琴为中心,且有炫技性,但和乐队的协调呼应,已达天衣无缝妙境。乐曲首段重现后,最后结束更已进入悲喜相融,摆脱尘世羁绊的中和之境。

第三乐章﹕快板,降B大调,6/8拍子,回旋奏鸣曲式
回旋曲基本主题曲调来自莫扎特一首著名歌曲《春天的憧憬》(Sehnsucht nach dem Frühling,在莫扎特作品目录中的编号是紧接着这首协奏曲的K.596),钢琴与乐队开始便相互紧密地相连,以快速的节奏音调,将欢乐与幻想联在一起,洋溢着有如天使嬉戏般的轻快情调,让人一听终身难忘,中间的快速插段,更增添了活泼轻快的情绪,让整个乐章始终保持着欢快的神采,这包括未段的华彩乐段,及随而紧接着的结束段,基本主题的欢乐曲调影子不断出现,以无比欢畅的情绪来结束全曲。

〔下半场的音乐〕

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
1785年2月10日在维也纳完成,随即于翌日由作曲家亲自首演。莫扎特全部二十七首钢琴协奏曲中,只有两首用小调作成,这是第一首,也是备受欢迎,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的杰作。曲中流露出浪漫色彩,感情极为丰富。音乐气势升腾,主要来自乐队部分,但独奏钢琴技巧华丽灿烂,独奏者仿如被赋与了崇高的灵魂,足以和具有强大力量的管弦乐进行竞逐。此外,第一与第三乐章的主题,具有近亲性,发挥呼应作用。 在形式方面,这亦是莫扎特所有作品中最著名的,曲中灰暗的情绪,和在调性与精神方面与歌剧《唐璜》非常相似而著名。

乐队编制变得较庞大,除独奏钢琴与弦乐合奏,还有长笛一支、双簧管二支、大管二支、圆号二支、小号二支以及定音鼓等,编制已相当于交响曲。

第一乐章﹕快板,D小调,4/4拍子
颇为低沉忧郁的音乐,带有紧张不安的气氛。在小提琴与中提琴的切分音和弦伴随下,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以三连音发出痛苦的叹息声,乐队合奏出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由长笛和双簧管交替奏出,有如是安慰的对话。经过充实的小结尾后,独奏钢琴登场,再没有嬉游曲般的情调,而是充满悲剧交响曲般的音响。再现部乐队重现第一及第二主题后,经过华彩乐段后,只由管弦乐奏出简短的尾奏,以悲切的足音静静地远去结束。

第二乐章﹕浪漫曲,降B大调,4/4拍子
有如回旋曲般的五段结构,基本主题出现三次,另加两段插段,最后并有一段尾声。小号及定音鼓并未有在此乐章使用。由钢琴独奏的主题,美不胜收,难以用文字描述,是历久仍不易自脑海中消失的旋律,即使改由管弦乐接奏后,还是优美得很,充分将此一乐章所加上的《浪漫曲》标题的气氛发挥。

第三乐章﹕很快的快板,D小调,2/2拍子
回旋曲式的终曲,但亦可视之为奏鸣曲式。首乐章紧张不安的气氛再出现,由于难耐的悲痛,来回奔驰的主题,由钢琴奏出,再由乐队反复发展。悠扬的第二主题在F大调上出现,这曲调到再现部时移到D小调。全曲高潮在最后结尾,变成明朗的D大调,乐队和钢琴一起高奏出光辉的、奋昂的结尾,一切仿如都已进入全新明亮的天地。

撰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