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将在儿童音乐会上演出的曲目,既有趣味性,又会带有教育作用,采用台上台下互动的演出方式,务求能带动孩子们投入到演出的音乐中去。这将是一场让家长与孩子观看后,都能开开心心走出音乐厅的音乐会!

  • 时间:2015-05-30 20:00 / 05-31 11:00 / 05-31 15: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VIP/280/180/120/80
曲目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


圣-桑
《动物狂欢节》组曲
1.序奏,狮王进行
2.公鸡与母鸡
3.乌龟
4.大鸟笼
5.大象
6.野驴
7.化石
8.天鹅
9.水族馆
10.终曲

导赏

关于普罗科菲耶夫

谢尔盖(谢尔盖耶奇)•普罗科菲耶夫(Sergei(Sergeyevich) Prokofiev),是前苏联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他是20世纪的作曲巨擘,著名的作品有《三桔爱》、组曲《基日中尉》、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有本次音乐会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

他于1891年4月23日出生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的一个偏远庄园,他的童年在母亲的钢琴声中长大,5岁时写了第一首钢琴曲《印第安加洛普舞曲》,母亲为他记谱;7岁开始下西洋棋,并且成为终生爱好,还曾经打败世界冠军;9岁写了他人生的第一部歌剧《巨人》。

他11岁时,他的母亲见了莫斯科音乐学院院长塔涅耶夫(Sergei Taneyev),塔涅耶夫是柴科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终生挚友与音乐作品把关人,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视塔涅耶夫对他音乐的评论。塔涅耶夫建议作曲家、钢琴家格利埃尔(Reinhold Glière)夏天去他们家教普罗科菲耶夫。那个夏天,在11岁的普罗科菲耶夫坚持下,完成了一部交响曲。后来普罗科菲耶夫回忆他的老师,他非常喜欢老师和蔼的教学方式,可是他不喜欢他关于乐句、转调和曲式限制的条条框框,后来他花了一番功夫,靠一系列简单三段体的小钢琴曲,实验不和谐和声、少见的节奏,挣脱了这些束缚。

即便他展现出过人的音乐才华,他的父母对于让他过早开始音乐生涯还是非常犹豫。13岁时,母亲和他一起去见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院长格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当时他已经又完成两部歌剧,正在写第四部,院长强烈建议他申请音乐学院,于是同年,他被音乐学院录取。

19岁时,父亲去世,失去了经济支持,还好他在校外已经因为他先锋叛逆的作曲风格,备受瞩目。在“圣彼得堡现代音乐之夜”(St. Petersburg Evenings of Contemporary Music)演奏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的曲子和自己的曲子,这些充满半音、不和谐和声和复调性的音乐,引起了两极化的反应,有人觉得“这些地狱来的现代音乐,屋顶上的猫都更会作曲!”可是先锋派的人们却为此欢呼。

与此同时,音乐评论家奥索夫斯基(Alexander Ossovsky)把他推荐给出版商尤尔根森(Boris P. Jurgenson),也因此他到巴黎和伦敦,也认识了影响他一生的人——俄罗斯芭蕾舞团的迪亚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

23岁时,普罗科菲耶夫弹他自己的第一号钢琴协奏曲,赢得了圣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之战”(battle of the pianos),随后他去伦敦和迪亚基列夫签了他第一个创作芭蕾舞音乐的合约,芭蕾舞《丑角》(Chout)就此诞生,这是他第一次创作芭蕾舞剧,他跟迪亚基列夫和编舞家马辛(Lèonide Massine)密切合作,最后巴黎首演大获成功,编剧家谷克多(Jean Cocteau)和作曲家拉威尔(Maurice Ravel)都大大赞扬,拉威尔说:“天才之作。”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甚至说:“唯一我可以愉悦地聆听的现代音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规避参军,他回到音乐学院学习管风琴,可是紧接着爆发的二月革命,让整个社会陷入动荡,他本来要首演的第一号交响曲(他自己取名字为“古典”,并声称:“如果海顿在世,就会这么写。”)和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被迫延期,其他的作品的演出机会更是遥遥无期,他说:“我完全无所事事,时间沉重的挂在我的手上。”因为觉得整个社会此时此刻不需要音乐,他决心去美国闯荡,当时的人民教育委员卢那查尔斯基(Anatoly Lunacharsky)跟他说:“你是音乐上的改革者,我是生活上的改革者,我们本来应该合作,可是如果你想要去美国,我不会阻挠你。”

他在美国的生活不是太顺利,虽然一开始因为大众关注这一批俄罗斯音乐家(例如拉赫玛尼诺夫)而获得了一些作品邀约,可是也因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芝加哥歌剧总监康帕尼尼(Cleofonte Campanini)的《三桔爱》,而康帕尼尼不幸的在这个时候因病去世,因而他的经济状况出了问题,不愿意在这种状态回国,他决定去巴黎试试。

在巴黎他又重新获得了和迪亚基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合约,而《三桔爱》的首演也在芝加哥获得成功,迪亚基列夫对于歌剧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所以打算跟他修改先前的歌剧《丑角》,可是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在试演会上的第一幕就离席,宣称普罗科菲耶夫这是:“浪费时间创作歌剧”普罗科菲耶夫也还击:“斯特拉文斯基没有资格对艺术方向做出评论,他自己的作品都无法不出错。”嘲笑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过度“自由”,他们自此很多年都怒目相向,虽然之后和好了,斯特拉文斯基也说普罗科菲耶夫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虽然在他之后”。

普罗科菲耶夫33岁时接触了基督教科学派(Christian Science),相信上帝是绝对的善与完美,罪恶、疾病和死亡都与上帝无关,这个物质世界是虚幻的,真正的真理存在在精神层面,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靠灵修来解决,所以耶稣基督有治愈能力,一般人也可以靠祷告获得治愈。普罗科菲耶夫相信这对他的健康和火爆的脾气有所帮助,也因为这个信仰,影响了他对表现主义着重表达内心恐惧的风格产生改观,他质疑当代音乐的复杂(1920年左右),并且开始创作他所谓的“新的简单”的音乐,体现在他最后和迪亚基列夫合作的芭蕾作品《浪子》(The Prodigal Son),这个作品在巴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迪亚基列夫说:“他从未如此干净、简单、优美和柔软。”几个月后,迪亚基列夫这个对现代芭蕾有巨大贡献的人去世了。

他于36岁初次回到莫斯科看他的作品演出,之后俄罗斯无产阶级音乐家协会在审核他的芭蕾舞剧《钢铁时代》(Le pas d’acier)问他一些和音乐无关的政治问题,他拒绝答复,所以这个舞剧从此被禁演。

30年代,美国和欧洲经济大萧条,芭蕾和歌剧的演出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观众对身为钢琴家的他还是非常欢迎,可是普罗科菲耶夫更重视他作曲家的身份,钢琴演出剥夺了他创作的时间,再加上他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他开始运用自己身为西欧和俄罗斯桥梁的身份,往返于两地,组曲《基日中尉》、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在这时候被委约的。

45岁时,他和家人返回莫斯科定居,本次音乐会的《彼得与狼》就是他回去后的第一个作品,为中央儿童剧院所作,故事和音乐都是他自己创作的。

他的《纪念十月革命20周年清唱剧》因为艺术委员会中柯征杰夫(Kerzhentsev)的话:“把属于人民的文字歌词放在如此令人费解的音乐上面,你在想什么?”而被禁演,无奈地,这部作品直到作曲家去世了13年才被首演。

这段期间,被迫配合现况,他写了很多符合斯大林(Joseph Stalin)当局要求的、充满欢快进取庆祝的作品,例如他的第六、七、八号钢琴奏鸣曲(又称《战争奏鸣曲》),他将真心隐藏在音乐里面,第七号奏鸣曲的第二乐章引用了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声乐套曲》的《悲》(Liederkreis, Op.39, Wehmut),歌词是:“我可以歌唱得像是我很快乐,眼泪默默地流淌,心也就自由了,夜莺……歌唱着渴望,从地牢深处……大家都很欢快,没有人感受到痛楚,这歌声中深深深深的悲。”讽刺的是,这部作品还得到了斯大林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当局对于艺术作品的审查放宽,普罗科菲耶夫得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这是他的创作巅峰时代,成为了苏联的领导作曲家之一,歌剧《战争与和平》、第一号小提琴奏鸣曲、芭蕾《灰姑娘》、第五号交响曲等,都是这时候的作品,好景不常,他因为高血压而中风了,被迫减少作曲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丹诺夫(Andrei Zhdanov)主管意识形态的政治局宣布包括普罗科菲耶夫在内,还有肖斯塔科维奇(Dmitri Shostakovich)、哈恰图良(Khachaturian)等著名作曲家犯下形式主义罪,“放弃古典音乐的基本原则,用混乱、紧张的声音把音乐变成噪音”,他的八个作品被禁,连带地,大部份的作品都不被演出,57岁时,他的经济状况捉襟见肘,他的太太于同年,由于试图寄钱给她在西班牙的母亲,而被控间谍罪被捕入狱20年。

58岁时,他试图写最后一个歌剧作品《一个真人的故事》(The Story of a Real Man)来安抚当局,可是还是被拒,种种打击使他的健康溃堤,但是最后他还是为年轻的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Mstislav Rostropovich)写了永垂不朽的大提琴协奏曲。

1953年的3月5日,命运捉弄人,他和斯大林同时逝世于莫斯科,因为全国都在悼念斯大林,他的灵柩数日之后才得以运出位于红场(Red Square)的家。

虽然在当时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被认为次于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和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可是到了现在,他的作品是20世纪初的作品里面被演出最多的,美国音乐学者塔鲁斯金(Richard Taruskin)评论道:“才华横溢,他独创的全音阶旋律无人能出其右”。

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

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离开家乡,时年23岁,经过了22年背井离乡的生活,45岁返回故乡,《彼得与狼》是他回苏联定居后第一部作品,为了莫斯科的儿童剧院所作,他根据小时候的回忆创作故事,为了跟小孩子介绍管弦乐团,作品中每种乐器代表不同的人物。

《彼得与狼》获得立即的成功,成为很受欢迎的曲目。由于音乐有深度,所以大人能够享受;主题重复多次,所以小朋友也喜欢;并且故事很有深度,《彼得与狼》告诉我们,要带着勇气、智慧与仁慈去冒险。“如果彼得听了爷爷的话,不敢出门去面对挑战、保护他的朋友,会怎么样?”

我要跟你们说一个冒险故事,我的朋友彼得、小鸟、鸭子和猫咪如何用勇气与爱智取狡诈的大野狼的故事。
在开始之前,我们要知道,每个角色的主题都由一种乐器表现:
小鸟是长笛,
《彼得与狼》-小鸟
鸭子是双簧管,
《彼得与狼》-鸭子
猫咪是单簧管,
《彼得与狼》-猫

老爷爷是低音管,
《彼得与狼》-爷爷
大野狼!是圆号!
《彼得与狼》-狼
彼得是弦乐~
《彼得与狼》-彼得
枪声是定音鼓和低音提琴。

故事开始啦:
1
1.清晨,彼得打开大门,走进广大的草地。巨大的树上坐着小小的鸟,小鸟快乐地唱着歌。
2
2.四处闲晃的鸭子发现彼得没有关门,就决定跑出来到池塘里好好游个舒舒服服的泳。

3
3.小鸟飞到池塘旁边的草地上,站在鸭子旁边,骄傲地耸耸肩:“你算什么鸟呀,居然不会飞?”鸭子马上还以颜色:“你算什么鸟呀,居然不会游泳?”然后游走……小鸟生气地在池塘边盘旋!

4
4.突然!彼得注意到了事有蹊跷……原来有只猫在草丛中匍匐前进……猫咪想:“哼哼!太好了,小鸟忙着吵架,这次我可以抓到你啦!”

5
5.“小心!”在彼得的大声警告下,小鸟飞回树上。

6
6.鸭子愤怒地对着猫咪呱呱叫着,表示抗议。

7
7.猫咪徘徊在树下琢磨着:“我值得费力爬上这么高的树吗?我怕我爬上去了,小鸟一下子就飞走了……”

8
8.就在此时,爷爷气急败坏地走来,彼得居然偷跑到草原上,如果大野狼出现怎么办!但是彼得无视爷爷的警告,像他这样的男孩,才不怕大野狼呢!爷爷抓着彼得的手,把他锁进门里,让他在院子里面等着。

9
9.彼得前脚才离开,大野狼就登场了……!

10
10.猫咪像闪电一样瞬间爬上树;鸭子惊吓得跳出池塘,不断害怕地呱呱大叫!大野狼追上来了!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然后!大野狼抓住了鸭子,一口,就吞下肚子了!

11
11.现在……猫咪坐在树枝上;小鸟就坐在旁边……
12
12.大野狼留着口水,贪婪地看着他们,徘徊在树下。

13
13.彼得毫无畏惧地站在大门后面,观察着这一切,他跑回家,带上结实的绳索,沿着石墙,
14
14.贴近大野狼觊觎的大树,抓住邻近的树干,悄悄地爬上大树,
15
15.跟小鸟说:“飞下去在大野狼的头顶绕圈圈,千万小心不要被抓到。”小鸟的翅膀好多次几乎碰到大野狼的头,大野狼气急败坏,发疯似地咆哮!小鸟灵巧地玩弄着大野狼,大野狼不论再怎么生气也束手无策。

16
16.与此同时,彼得做了一个绳套,小心翼翼地把它往下垂……往下……往下……

17
17.趁大野狼一个不注意,套住了他的尾巴!彼得用了吃奶的力气拉!发现被擒获的大野狼使劲挣脱!但是彼得将绳索固定在大树上,大野狼越挣扎、绳索绑得越紧!

18
18.与此同时……猎人追踪着大野狼的脚印,从树林里走出来开枪。

19
19.坐在树下的彼得马上站出来阻止:“不要开枪!不要开枪!小鸟和我已经抓住他了,帮我们送他去动物园。”
20
20.想想看,这胜利的游行队伍,彼得走在最前面,猎人走在他后面,拎着大野狼,队伍的最后面是猫咪和垂头丧气的爷爷,想着:如果彼得没有抓到大野狼,事情会有多糟糕……小鸟飞在天空雀跃地炫耀着他和彼得的荣耀!

21
21.然后,仔细听,鸭子在大野狼的肚子里呱呱地叫着……啊!鸭子被吐出来啦!

关于圣-桑

卡米尔•圣-桑( Charles-Camille Saint-Saëns),1835年10月9日,生于19世纪欧洲文化经济重镇的巴黎,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管风琴演奏家,有“法国贝多芬”的称号,并且常常被与莫扎特做比较。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有《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大提琴协奏曲》、《第三号小提琴协奏曲》、《骷髅之舞》、歌剧《参孙与达丽拉》(Samson and Delilah)、《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交响曲),还有本次音乐会的《动物狂欢节》组曲。

1921年12月16日,圣-桑卒于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享年86岁,他经历了法国从拿破仑开始政治体制的不断交替变化, 1870的普法战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型态改变,进而产生的社会氛围、艺术文化、文学思潮欣欣向荣的美好时代(Belle Époque),1914年可怕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艺术源自于生活、艺术是生命的升华,圣-桑就是生活在这样变化多端的欧洲。

他的父亲在他出生不到两个月就死于肺结核,之后他跟母亲相依为命,和姨母生活在一起,姨母是他的钢琴启蒙老师,他的音乐天赋很小就让人无法忽视,乐评家阿诺尔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说:“大众并不知道,即使包括莫扎特在内,圣-桑都是有史以来最卓越的天才。”5岁便开始演奏,10岁便登台演出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并在“安可”的时候演奏自己创作的作品。13岁就读当时首屈一指的巴黎音乐学院,学校建议他学习管风琴,由于教堂的需求可提供给音乐家稳定的经济来源。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在当时拿破仑三世官方教堂听他演奏时称他为“世界上最好的管风琴家”。

除了对于音乐的热爱,他对法国文学、拉丁文、希腊文、神学、数学、哲学、建筑和天文学也充满热情,这些兴趣也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除了使用其他诗人的作品,他也为自己的音乐创作诗篇,他认为光有音乐天分无法写出好的歌曲,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必须深入理解法文”。

19世纪的法国,所拥有的殖民地仅略逊色于英国,这让旅行变得容易。圣-桑也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他的足迹遍布世界,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甚至去了斯里兰卡,对于旅行的热情也体现在他的音乐里面,譬如他的第五号钢琴协奏曲(又称埃及协奏曲),就充满各地异域风情。

圣-桑很支持当代音乐,他在巴黎的古典音乐和宗教学校(École de Musique Classique et Religieuse)教学时,他就因为让他的学生接触舒曼(Robert Schumann)、李斯特和瓦格纳(Richard Wagner)的作品而被较为保守的同事诟病。他的学生福雷( Gabriel Fauré)回忆道:“课程结束后,他会坐到钢琴前面,为我们揭示那些音乐,那些古板的学院要我们保持距离的人的作品,在那遥远的年代……”值得一提的是,他虽然对当代音乐充满热情,但是他不盲从,对于当时欧洲作曲家奉为神明一样的瓦格纳,圣-桑评论道:“我深深地尊敬瓦格纳的作品,虽然很怪异,但让我充分感受到其中的力量。但是我的作品不同,我不曾,也不会成为瓦格纳的信徒。”

他一直很关心当时法国年轻作曲家没有舞台的问题,跟音乐学院的声乐教授罗曼•布辛尼(Romain Bussine)想要成立国民音乐协会(Société Nationale de Musique),但是因为普法战争爆发,他去参战,计划延宕至战争结束,当时整个社会呈现反德情绪,有利于协会成立,他成为第一届副理事长,致力推广法国当代音乐。

虽然年轻时被称为音乐反动派,在他晚年的时候,他被归类为跟不上时代的老古板,由于印象乐派不规则的乐句不符合他的美学观:“艺术是为了制造美和个性,感觉是其次,艺术可以、甚至最好不追求感觉。”评论家杰里米•尼古拉斯(Jeremy Nicholas)说圣-桑是“写得好的坏音乐”,形容圣-桑的作曲功力可以化平凡无奇的音乐为神奇的作品。

1921年的11月,圣-桑以86岁高龄在听众面前作了无懈可击的演出,一个月后,在阿尔及尔毫无预兆地死于心脏病。从年轻时被大众认为的先锋派到年迈时的保守派,圣-桑不变的是对美的追求和神乎其技的作曲功力,带领世界的眼光从德国音乐转向法国音乐。20世纪法国当代音乐璀璨的光芒,圣-桑功不可没。

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

指挥家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说:“音乐在生命中有不同的用处,有些作品是要提高心灵、刺激头脑,或是使你充满热情、梦想、力量,而有些作品只是要使你愉悦,《动物狂欢节》组曲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作品是法国作曲家圣-桑(Charles-Camille Saint-Saëns)为私人聚会所写的室内乐(两个钢琴、两个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长笛兼短笛、C调和降B调单簧管、玻璃琴、木琴),后来多为管弦乐演奏。

作曲家50岁时,在一程灾难性的德国巡回演出后,待在奥地利的小城镇中创作。他写信给他的出版商忏悔:“我本来应该在努力完成我的第三号交响曲,可是我正在忏悔星期二所写的曲子,实在是太好玩了……”

“忏悔星期二”过后就是为期40天的四旬斋节,因为过了这一天就要斋戒40天,为了避免鸡蛋、牛奶、牛油等变坏,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在这天做松饼,所以又叫松饼日,法文Mardi Gras是“肥胖星期二”的意思,就是所谓的狂欢节。

第二次演出是在著名女中音维亚尔多(Pauline Viardot)的家宴里,李斯特终于得偿所望听到这部有趣的作品。

由于这部作品实在太“幽默”了,到处充斥着圣-桑法国式的讽刺,他不希望苦心经营的“严肃”作曲家名声受引响,所以他阻止出版商在他在世的时候出版,只有著名的“天鹅”由原本的大提琴和双钢琴被改编成大提琴和钢琴独奏。

有趣的是,这部作品一出版,就成为作曲家最广为演奏的曲目,不知道圣-桑是高兴他料事如神呢?还是不高兴他的形象从此被认为太诙谐了?

本次音乐会演出的选曲有:
1.序奏,狮王进行曲
1狮子
弦乐与钢琴交替模仿狮子的吼声。

(附:奥格登•纳什(Ogden Nash)为《动物狂欢节》组曲写的诗,翻译:陈欣蕾)
狮子是百兽之王,
母狮子的丈夫。
羚羊等动物,
在他的餐盘上尊称他为陛下。
在非洲的丛林与草原,
还有那些崇拜他轰轰狮吼的。
但是,我认为,无论狮子在哪里,
我宁愿在别处。

2.公鸡与母鸡
2公鸡与母鸡
弦乐与钢琴栩栩如生地模仿鸡啄食,单簧管在高处吹着独奏。

公鸡是摆架子的混混,
他的战斗口号是“咕咕咕鸡”。
手放在口袋里,帽子盖过眼睛,
对经过的母鸡吹口哨。

3.乌龟
3乌龟
圣-桑用奥芬巴赫(Offenbach)的歌剧《天堂与地狱》中著名最轻快的康康舞曲来开了个玩笑,把这个曲子主题夸张的放慢。

帮我戴上番石榴叶子皇冠,
我知道乌龟是龟,
在不朽的石头上刻上我的名字,
我知道乌龟是龟。
我理解我深刻的绝望,
我打赌赢了野兔,
我知道我是个穷光蛋,
因为尘“龟”尘、土“龟”土。

4.大鸟笼
4大鸟笼
长笛模仿鸟叫,弦乐像背景一样制造森林的声音。
普契尼是拉丁人,瓦格纳是条顿人。
鸟是无可救药的爱乐人,
郊区庄园和农村景点都充满了合唱团姐妹花。
云雀鸣啭,
乌鸦唱“到曼德勒的路”,
夜莺唱着摇篮曲,
海鸥唱着流行歌。
那是牧羊人在阿卡迪亚听的声音,
在广播发明以前。

5.大象
5大象
就像乌龟一样,圣-桑开了其他作曲家一个玩笑,他把柏辽兹(Berlioz)《浮士德的诅咒》的《风精灵之舞》和门德尔松(Mendelssohn)《仲夏夜之梦》里面的诙谐曲移给最重、最低的低音提琴。

大象是有用的朋友,
两边都有把手。
他们有皱皱的防蛀皮。
他们的牙翻转外露。
如果你觉得大象荒谬,
那你一定没有见过犀牛。

6.野驴
6野驴
野驴因为它的速度称着,两个钢琴快速上上下下地追逐着。

你听过野驴吗?
科学家称他为投石机。
他的声音像傻小孩的笑声,
或是像个嬉皮士。
但是不要嘲笑野驴,
他的嘶嘶叫可是有用的。
有着少女的红晕和温软口音的她,
嘻嘻回答。
7.化石
7化石
圣-桑使用了自己的音乐《骷髅之舞》,并选择了木琴,因为它是最像骨头碰撞声的乐器,并且讽刺地借用了很多音乐里像化石一样久远的曲调,儿歌有《小星星》、《月光下》、《我有一根好烟》、民歌《离开叙利亚》,还有罗西尼(Rossini)歌剧《赛尔维亚理发师》的咏叹调。
午夜时分的博物馆大厅,
化石聚集在一起。
没有鼓也没有萨克斯风,
只有他们骨头喀哒喀哒的声音,
滚来滚去、杂乱无章的马戏团,
猛玛象的波卡和马祖卡舞曲。
翼手龙和宛龙唱着史前时代幽灵之歌。
我痛饮一杯,
和一个小化石对眼,
“开心点,这悲伤的世界,”他眨眨眼说,
“灭绝了也很有趣。”

8.天鹅

8天鹅
浪漫的大提琴独奏表现天鹅优雅地滑过水面,钢琴代表水面下天鹅不断滑动的脚。著名舞蹈家巴甫洛娃(Anna Pavlova)用这段音乐舞出“垂死的天鹅”,演出四千多次,席卷全世界。
天鹅可以坐着游泳,
纯粹的自恋,他带着皇冠,
他对着镜子顾影自怜,
声称他从来没有听过巴甫洛娃。

9.水族馆
9水族馆
在弦乐烘托着气氛之下,长笛演奏主旋律,钢琴则弹着像肖邦(Chopin)练习曲一样的灵动音乐。
有些是小鲤鱼,
有些是鲸鱼。
人类喜欢酒窝,
鱼喜欢尺寸。
有些鱼细长,
有些鱼圆润,
他们不会受凉,
他们不会被淹没。
但是所有鱼太太,
都担心鱼先生。
我们称作美人鱼,
他们称作美鱼人。
10.终曲
前面很多主题都在此重现,狮子、野驴、鸡、袋鼠和长耳朵的人(驴子,圣-桑指桑骂槐的说乐评是驴子)。
现在我们到了压轴,
动物狂欢节。
海上陆上的新噪音,
从技术精湛的乐团来。
弦乐扭曲,
模仿爬行的生物。
铜管都像得了腮腺炎,
因为噗吧噗吧的吹。
胜过这个、那个、林林总总的,
圣-桑成就了个奇迹。

撰文:陈欣蕾

音乐会前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