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陈其钢的《京剧瞬间》突破了他的个人风格,澎湃激昂;《如戏人生》则如树木山石的光影,平和细腻。圣-桑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结构缜密,富于巧思,小提琴技法精湛,令人印象深刻。《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则写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风格严肃,承载了圣-桑代表法国音乐向普鲁士发起挑战的决心。

  • 时间:2021-09-25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VIP380/280/180/80
曲目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1836场音乐会

乐季音乐会 2
2021.9.25(星期六)20:00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指挥:景焕
小提琴:徐惟聆
小提琴:柳鸣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陈其钢
《京剧瞬间》交响前奏曲

卡米尔·圣-桑
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
1.不太快的快板
2.如小快板的小行板
3.非常节制并庄严地

小提琴:柳鸣

—— 休 息 ——

卡米尔·圣-桑
C大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58
1.有节制且庄严的快板
2.富有感情的行板
3.较快谐谑的快板

小提琴:徐惟聆

陈其钢
《如戏人生》

导赏

陈其钢与卡米尔·圣-桑(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两位作曲家一中一法,生活的时代相隔百年,却因为奇妙的师徒缘分连接在一起。陈其钢是法国作曲家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的关门弟子;而梅西安的老师拉威尔(Joseph Maurice Ravel)正是圣-桑的弟子。或许是因为音乐理念的传承,两位作曲家的作品间存在诸多穿越时空的共通性。你可以在今晚的音乐会上悉心体会。

圣-桑是19世纪法国文化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很早就显露出非凡的作曲天分,被誉为“法国的莫扎特”。钢琴家李斯特称他为“世上最伟大的管风琴家”。圣-桑一生涉猎极广,并不限于音乐。他通晓博物学、数学、哲学、天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知识,懂得制造望远镜的技术,酷爱收集和制作蝴蝶标本,还是成功的诗人和剧作家。他曾旅居欧、亚、美、非各地,写出了大量广受欢迎的游记,还是历史上第一位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圣-桑的一生丰富多彩,令人惊羡。当然,他在后世还是更多地以音乐领域的杰出成就为人们所知。

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随着欧洲民族国家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开始在作品中融入民间音乐的元素,彰显自己的民族身份。圣-桑就是此时兴起的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欧洲音乐自古典时期以来,一直由德奥作曲家引领,法国作曲家几乎在乐坛上销声匿迹。为了振兴法国音乐,圣-桑将目光投向古典时期以前的巴洛克时期。那是法国作曲家的高光时代,吕利(Jean-Bapstiste Lully)、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库普兰(François Couperin)等作曲家的作品展现出独特的法兰西民族风格。这些作品成为圣-桑复兴法国民族音乐的宝贵资源。

巴洛克时期的法国音乐有两点突出的特色。第一,音乐和语言的关联紧密,音乐的轻重缓急常用来表现歌词的抑扬顿挫。第二,作曲家非常重视节奏。例如,作为法王路易十四的宫廷音乐家,吕利创作了许多舞蹈音乐。为了能让人们和着音乐起舞,节奏当然需要着重强调。这两点特色均出现在圣-桑的作品中,而陈其钢的作品也有同样的特色。

陈其钢是中国现代著名作曲家。他曾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乐总监,代表作有: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管弦乐组曲《五行》、双乐队协奏曲《蝶恋花》、钢琴协奏曲《二黄》等。此外,他还为《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归来》等影视作品创作过配乐。

陈其钢的音乐创作深受京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竟与圣-桑传承的法国巴洛克音乐传统遥相呼应。和法国巴洛克音乐相似,为了展现唱词的意蕴,京剧的旋律中也会有许多配合唱词的精妙转折。此外,京剧中的板鼓(单皮鼓)是指挥戏曲的灵魂,这也赋予京剧类似于巴洛克音乐的极强的节奏感。陈其钢与圣-桑,两位来自不同时空、从不同文化源泉中获得给养的作曲家,作品竟有如此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今晚音乐会的一大亮点。

【上半场的音乐】

陈其钢:《京剧瞬间》交响前奏曲
这是陈其钢为上海交响乐团新音乐厅开幕创作的作品,写于2014年。陈其钢说:“以前的作品大都平和、内敛,而《京剧瞬间》显现的是一种澎湃的激昂。”

在《京剧瞬间》中,陈其钢借鉴了京剧西皮声腔中的行弦和二黄过门的旋律,在管弦乐队中嵌入了铙钹、京剧大锣、小锣等传统的中式打击乐器,变幻出层次丰富的听感。在五声音阶中,陈其钢用一个连续下两个大二度(角-商-宫)开头的主题和下小三度紧接着下大二度(徵-角-商)的主题与和声,就写完了这部绚烂多彩的作品。自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之后,极少有作曲家能用如此精简的音高素材营造出如此华丽的效果。在尾声的高潮中,打击乐凭空奏响几乎与《波莱罗舞曲》相同的节奏,随即倏然消逝。这是作曲家穿越时空,向师门前辈致敬。

整首乐曲在结尾处与开头呼应,只是顺序颠倒了过来。在开头处后出现的乐句,在结尾处先出现,而最初的乐句用作最后的收尾。曲终时,一切归于最初的原点,听者仿佛瞬间做完一场京剧的幻梦,刚刚醒来。

卡米尔·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品61
1870年,35岁的圣-桑参加了普法战争。次年,法国战败。此后,圣-桑致力于振兴法国民族音乐,向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德国音乐发起挑战。圣-桑的《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他为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Pablo de Sarasate)所作,风格不再是此前法国流行的轻松欢快,而是展现出严肃的气质。虽然这首作品的独奏部分不似前作《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那般绚烂,但印象乐派风格的旋律和细腻的管弦乐,让这首乐曲至今仍是音乐会上最常演出的作品之一。

圣-桑通常会在协奏曲的乐章安排上做创新,但《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回到了传统的快-慢-快的三乐章形式。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B小调,奏鸣曲式。类似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一乐章不由管弦乐团演奏主题,而是直接由小提琴独奏半音组成的旋律开始。最初是由木管伴奏跳音般的和声,之后换成圆号,再由小号来接替,增加紧凑感。这类配器方面的小细节在这部作品中随处可见。甜美的第二主题始于表现力很强的三连音。

第二乐章是如小快板的小行板(Andantino quasi allegretto),降B大调。由钢琴演奏轻柔摇摆的小夜曲开始,木管独奏如微风般在旁伴奏。旋律结束前,小提琴和木管交换角色。第二乐章始终在静谧中向前发展,又在静谧中缓缓消逝。

第三乐章是非常节制并庄严地(Molto moderato e maestoso),终止于B大调。第三乐章的前奏是从第二乐章的动机转化而来,热情激烈的音乐富于西班牙风情。这部作品的确写于西班牙。第二主题如泣如诉,由弦乐演奏的安静伴奏,同热闹的第一主题形成对比。

【下半场的音乐】

卡米尔·圣-桑:C大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58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其实是圣-桑创作的首部小提琴协奏曲,只是因为他对这首作品不甚满意,所以面世较晚。其实,这首作品机智、有趣而周密,主题动机明确,还包含了一段炫技般的小提琴,极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乐章是有节制且庄严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 e maestoso),C大调,奏鸣曲式。在简单的乐团伴奏下,小提琴精神抖擞地奏响第一主题。第一主题充满了复杂的装饰音,在整首曲子一开始就确立了独奏家的地位,乐团只有在小提琴独奏结束后才演奏朴素版本的第一主题。小提琴独奏的一句经过句成为如泣如诉的第二主题。主题流畅地变化,组成发展部。再现部由小提琴华彩戏剧化地结束。乐团从定音鼓开始逐渐加入,在华彩接近尾声时,整个乐团才加入进来,最后一次演奏第一主题。第一乐章在光辉灿烂的尾奏中完成。

第二乐章是富有感情的行板(Andante espressivo),A小调。小提琴演奏出直白的由六个音组成的主题,搭配竖琴从这六个音衍生出的伴奏,听起来有种中世纪的风格。中间段有如狂风暴雨,小提琴在管弦乐中来回穿梭,主旋律与伴奏不断交接变化,令人目不暇接。结束部分重现了这一乐章的开头,小提琴演奏的简单主题,搭配竖琴伴奏,毫无停顿地进入下一乐章。

第三乐章是较快诙谐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 quasi allegretto),C大调,回旋曲式。圣-桑用细致诙谐的写作手法赋予第三乐章跃动的生命力。

陈其钢:《如戏人生》
《如戏人生》最初写于2016年。但作曲家在2017年对其进行了重新创作,最终版于2019年才得以面世。

《如戏人生》分为两段和一个尾奏。

第一段始于小号独奏五声音阶羽调式的旋律,之后由各种不同乐器演奏这一旋律,此起彼落,伴随着长线条和声。听者有如被群山环绕,迷失在茫茫无尽的云雾中。和声中较快速颤动的小音符扰乱之前平静的氛围,进入第一段的高潮。这段音乐类似音响学派(sonorism),快速音群也很像微对位(micropolyphony)的用法,但实质不同。这段音乐中的快速音群并没有被严格地控制,而是如同自然界的声音,带有不规则性。和声作为丰富旋律的各种九和弦,在第一段即将结束时一直出现第二段的和声,仍然是一个九和弦,只是进入第二段后被拆分成了一个属七和弦和根音往下小三度的音。第一段结束前,由钢琴独奏同音反复的sol,进入第二段。

如果说《京剧瞬间》里包含着对《波莱罗舞曲》的致敬,那《如戏人生》的第二段就是在和《波莱罗舞曲》争竞。作曲家采用了一个属七和弦构成的主题,重复了139遍。虽然这和《波莱罗舞曲》中重复169遍的主题相比还是少了些,但作曲家为主题赋予了丰富的角色多样性,在主旋律、副旋律、顽固低音之间不断转换,令人目不暇接。

最后的尾奏由钢琴开始,将第二段的主题变为非常旋律化的音乐。这是这个主题第140次出现,但第一次不在节奏上,像是脑海中的回音。接下来,弦乐奏出第一段的五声音阶旋律,最后结束在角调式。

在创作这部作品期间,作曲家的人生经历了极大的哀恸。同样的旋律,在开头是羽调式,如寒冬的雪地般空寂辽远,在结尾是角调式,或许预示着春天的回归。不过,温暖的春天真的会在音乐结束后到来吗?这就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只待听者的想象了。

撰文:陈欣蕾、邓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