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首场“致敬贝多芬”特辑音乐会的两首作品,分别展示贝多芬音乐中两种不同的个性。《艾格蒙特》序曲是崇高的英雄形象的音乐,《第六交响曲(田园)》则体现了贝多芬向往大自然的浪漫情怀。而中国作曲家叶小纲2015年创作的《峨眉》,描写了中国名山——峨眉山的美景,曲中仰止高山的人文情怀,兼具了贝多芬的“英雄”和“田园”两种特性。

  • 时间:2019-12-13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680/480/380/280/180/80
曲目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1704场音乐会

乐季音乐会 8: “致敬贝多芬”特辑1
主办: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
2019.12.13(星期五)20:00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指挥:余隆
小提琴:陆威
打击乐:胡胜男
演 奏:广州交响乐团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
《艾格蒙特》序曲

叶小纲(1955-)
《峨眉》,为小提琴、打击乐与交响乐队而作
小提琴:陆威
打击乐:胡胜男

—— 中 场 休 息 ——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1827)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
1.到达乡村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
2.涓涓小溪场景(非常活跃的行板)
3.乡民欢乐的聚会(快板)
4.暴风雨(快板)
5.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小快板)
(第三到第五乐章不间断连续演奏)

本场音乐会时长约1小时30分钟,包括20分钟中场休息。

广州交响乐团2019/2020音乐季“致敬贝多芬”特辑

导言
2020年是被尊为“乐圣”的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250周年诞辰纪念年,世界乐坛都会在2019/2020或(及)2020/2021乐季将其作品列作为重要演出曲目。广州交响乐团亦以四场“致敬贝多芬”特辑音乐会来纪念乐圣,但并非全部都是贝多芬作品的音乐会。首场由音乐总监余隆指挥的有第六《田园》交响曲(12月13日);“广交”老朋友、波兰指挥大师卡斯普契克(Kaspszyk)执棒的第二场有第三《英雄》交响曲(2020年5月23日);至于爱沙尼亚指挥家米哈伊尔·耶茨(Mihhail Gerts)执棒的第四场,则有英国钢琴大师斯蒂芬·霍夫(Stephen Hough)担任独奏的第五《帝皇》钢琴协奏曲(2020年6月12日);但最突出的,和最与别不同的是第三场音乐会(2020年6月7日),安排演出中国作曲家于京君特别创作的《贝多芬主题变奏与赋格——向贝多芬致敬》。这是于京君以乐圣作品素材来创作的新作品,是“广交”四场“致敬贝多芬”特辑音乐会的“点题”乐曲,亦为整个贝多芬专题增添另一重意义。

贝多芬的英雄之路
在过去二百多年来,贝多芬一直是无数人心中的不杇英雄偶像,他的音乐往往能为人带来强大的生命力去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难;他的音乐已成为全人类的重要文化资产,能突破时空,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仍是音乐会票房保证,他音乐中的生命力,早已是建构现代城市的重要文化板块。一般认为他在音乐上这种英雄式成就来自他作为一位作曲家,能战胜失聪耳疾的人生悲剧。

其实在西方乐坛,能战胜身体残疾的音乐家可真不少。著名的便有“独臂钢琴家”保罗·维特根斯坦(Paul Wittgenstein),和尼古拉斯·麦卡锡(Nicholas McCarthy) ;还有左手只有三指的爵士乐传奇吉他手詹戈·赖因哈特(Django Reinhardt),1991年出生时已先天性上肢残缺,用双脚来演奏圆号的克里泽(Felix Klieser);失明的则有意大利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和日本钢琴家辻井伸行;患有侏儒症的有法国钢琴家派卓西安尼(Michel Petrucciani),德国低男中音夸斯托夫(Thomas Quasthoff);更为人熟悉的是要坐轮椅出场演奏的犹太裔小提琴家帕尔曼(Itzhak Perlman),和苏格兰打击乐演奏家伊芙莲‧格妮(Dame Evelyn Glennie)。

各人的残疾并没有妨碍他们走上国际乐坛之路。他们在舞台上的演出丰采或音乐中或许都会带有“英雄”的身影,但各人都不是作曲家,即使是和贝多芬同样患有失聪之症的“捷克民族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Smetana),亦没有人能像贝多芬那样为音乐注入崇高伟大的英雄精神,可以说,失聪并非让贝多芬成为“英雄”的主因。

英雄大树波恩种子
贝多芬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甚至他的爱情故事,失聪原因,虽然至今仍存在着不少疑团,但他的英雄之路却非只是失聪的打击,而是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才得以成就,那却是毫无疑问的事。贝多芬太热爱音乐,决心用音乐与命运抗争:“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并非只是豪言,他大部分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都写于失聪之后,这可是他做到了的明证。

贝多芬的出生没有确切的日期记录,有纪录的是他于1770年12月17日接受洗礼,传统上婴儿出生后翌日洗礼,同时贝多芬家人和他的朋友都在12月16日为他庆生。然而贝多芬自己一生都相信,并非在1770年12月16日出生,而是1772年呢。

贝多芬和祖父同名,都叫Ludwig Van Beethoven,一个源自荷兰带有贵族背景的姓氏,祖父原是比利时梅赫伦镇上的乐师,二十一岁移居波恩,1761年出任宫廷乐长。贝多芬五岁开始在父亲启蒙下,接受高强度且艰苦的音乐技能训练,他父亲亦试图将儿子像莫扎特那样作为音乐天才来打造,1778年3月首次公演,更宣称贝多芬只有六岁。11岁更不计报酬地担任管风琴助理,1784年开始供职宫廷教堂赚取微薄薪金,可以说,贝多芬的成长环境并不愉快。

贝多芬在波恩的成长,却逢上启蒙运动思潮带来的影响,波恩的教育和艺术发展亦因此进行改革,他的老师内夫(Neefe)和朋友都是启蒙运动波恩分会的成员,先进思潮开始植入贝多芬的心灵,成为日后发芽成为英雄大树的种子。

1786年12月贝多芬首次前往维也纳时只有十六岁,在维也纳期间得知母亲病重,翌年5月便赶回波恩见母亲最后一面。二十岁左右的贝多芬已创作有大量未出版的作品;1792年11月再回到维也纳,不久父亲离世了,随后莫扎特逝世,而作为钢琴家的贝多芬亦在贵族沙龙圈中声名鹊起,1795年3月并在维也纳首次公演,演奏他自己创作的钢琴协奏曲。

失聪难登台收入减
贝多芬的失聪据说是在1798年(二十八岁)因创作思维被打断,暴跳如雷跌倒,随后便发现听不到声音。后来恢复部分听觉,但却因严重中耳炎,听力每况日下。真正引致贝多芬耳聋的原因一直以来都不明确,后人的研究推测,病因大致有斑疹伤寒(Typhus)、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orders)、畸形性骨炎(Paget’s disease),甚至和他把头浸在冷水中保持清醒的习惯有关。

但无论如何,在医生的建议之下,1802年的4月至10月期间,贝多芬在维也纳附近的小镇海利根(Heiligenstadt)休养,当时他还写了一封著名的海利根遗嘱给弟弟,既说因听觉困扰曾试图自杀的念头,又表示为了艺术会继续生活的决心。确实,失聪没有阻止他继续创作,但作为演奏钢琴家便越发困难,这便极大地减少了他的收入。

失聪后的贝多芬,于1800年和1803年写出第一和第二交响曲,这期间还教出了车尔尼(Carl Czerny)这位好学生,并且他成为知名的音乐教师,所写钢琴教本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1811年他尝试演奏自己的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并不成功。翌年2月11日由学生车尔尼在维也纳首演。在1824年第九《合唱》交响曲演出前,他再没有登台。而第九号交响曲首演结束时,转过身去才知道大家为他热烈鼓掌。

战乱世局创作不辍
这段日子亦正是拿破仑(Napoleon,1769-1821)横扫欧洲的战乱年代,贝多芬面对战乱世局来延续创作生涯。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拿破仑与法军在欧陆继续传播大革命带来的理想,贝多芬视拿破仑为英雄,为他创作了第三交响曲。然而随着拿破仑在1804年称帝,让贝多芬愤而将乐曲易名为《英雄》交响曲。其后,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与欧陆诸国爆发连串战争,1805年法军占领奥国维也纳时,贝多芬的歌剧《莱奥诺拉》(Leonore)的演出亦被影响。但更大的影响是战争严重破坏了各国贵族的资产,贝多芬自贵族获得的年金收入大降至四成,贝多芬便要更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去争取委约创作和出版的机会,以谋逆境求存。

当1813年6月反法联军于西线战场的西班牙赢得一场重大胜仗,又在10月于东线战场的莱比锡大败拿破仑后,贝多芬就在该年年底,写了一首呼应前者胜仗的管弦乐《惠灵顿的胜利》,12月8日在维也纳首演,冠盖云集。贝多芬的名声在战火中再攀高峰,过去于1805后屡次演出都不太成功的歌剧《莱奥诺拉》改编后,于1814年5月以《菲岱里欧》(Fidelio)之名于维也纳重演,这回部贝多芬唯一的歌剧终获世人接受;其时欧陆战火仍烈,1814年3月底反法联军攻进巴黎,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流放。9月各国在维也纳召开“维也纳会议”,贝多芬亦创作了清唱剧《光荣的时刻》以作志庆,于11月首演时,听众多达三千多人,可说哄动一时。

1826年12月,贝多芬的长期病患再次发作,呕吐腹泻不止,病魔再来折磨他,到翌年3月26日在维也纳住所去世,三天后的葬礼,到来追悼他,送他最后一程的大约有二万人。至于他的死因至今仍存在争议,有各种各样的推论说法:梅毒、传染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铅中毒,甚至过量服用含铅药物,以致意外中毒身亡,都言之凿凿。

注入崇高英雄精神
贝多芬的创作和拿破仑时代的战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英雄》交响曲固然是贝多芬追求自由平等的“英雄式”崇高理想的杰作,其实,在他面对着不稳世局,革命思潮澎湃的年代所创作的众多音乐,更会是认识贝多芬如何是一位为了理想,有取有舍、能屈能伸的“英雄”。在他的音乐中,既有超越人性和反映人性的各种面向,他的英雄之路,既有来自他的内心世界的挣扎,他肉体上的痛苦,亦有外在世界大潮流的影响,只有结合来看,才能听见更多的贝多芬,他的“英雄”的形象才会立体化,才会活现起来。

贝多芬是一位兼具音乐感染力、英雄生涯传奇,与人性道德高度的人物,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影响深远的巨作,被后人诠释出来的都是不轻易妥协、走过黑暗、迎向光明的精神,往往成为后世音乐家的奋斗标杆。

贝多芬的交响曲更是承继前人的样式,却加入更为深邃的精神内容,将交响曲音乐跃入更高境界。贝多芬以后器乐发达,管弦乐团的表现力大大加强,但不再有伟大的音乐精神开拓者出现了。为此,听贝多芬的音乐,除了音乐上的理解,也可以从他的英雄之路学习生命的课题,他在深受耳疾之苦,又面对战乱世局,仍能创作出感染力强大,饱含英雄精神的音乐,不难看出他英雄般的灵魂非常冷静,由此才能产生出足以对抗命运与艰难人生的强大能量。
……………………………………………
乐季音乐会 8: “致敬贝多芬”特辑1
2019年12月13日
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
Beethoven: Overture to Egmont
叶小纲:《峨眉》,为小提琴、打击乐与交响乐队而作
Ye Xiao Gang: Mount E’mei for Violin, Percussion and Orchestra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
Beethoven: Symphony No.6 in F major (“Pastoral”), Op.6

指挥:余隆 Long Yu, conductor
小提琴:陆威 Lu Wei, violin
打击乐:胡胜男 Hu Shengnan, percussion
……………………………………………
乐季音乐会 16: “致敬贝多芬”特辑2
2020年5月23日
莫扎特: 歌剧《唐璜》序曲
Mozart: Overture to Don Giovanni
莫扎特:降E大调小提琴和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364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for Violin, Viola and Orchestra in E-flat major, K. 364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作品55
Beethoven: Symphony No. 3 in E-flat major, Op.55

指挥:雅切克·卡斯普契克 Jacek Kaspszyk, conductor
小提琴:格伦·迪克特罗 Glenn Dicterow, violin
中提琴:卡伦·德赖富斯 Karen Dreyfus, viola
…………………………………………
乐季音乐会 17: “致敬贝多芬”特辑3
2020年6月7日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
Debussy: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何占豪、陈钢:《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He Zhanhao, Chen Gang: Butterfly Lovers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于京君:《贝多芬主题变奏与赋格》——向贝多芬致敬
Julian Yu: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by Beethoven: An homage to Beethoven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作品26
Bruch: Violin Concerto No.1 in G minor, Op.26

指挥:景焕 Jing Huan, conductor
小提琴:约书亚·贝尔 Joshua Bell, violin
…………………………………………
乐季音乐会 18: “致敬贝多芬”特辑4
2020年6月12日
柏辽兹:歌剧《本韦努托·切利尼》序曲
Berlioz: Overture to Benvenuto Cellini
柏辽兹:《夏夜》,作品7
Berlioz: Les nuits d’été, op.7
贝多芬: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作品73
Beethoven: Piano Concerto No.5 in E-flat major (“Emperor”), Op.73

指挥:米哈伊尔·耶茨 Mihhail Gerts, conductor
钢琴:斯蒂芬·霍夫Stephen Hough, piano
女中音:埃斯特·皮尔维耶 Esther Pierweijer, mezzo-soprano

撰文:周凡夫

导赏

仰止高山 徜徉田园
首场“致敬贝多芬”特辑音乐会选奏乐圣两首作品,分别展示贝多芬音乐中两种不同个性。《艾格蒙特》序曲是崇高的英雄形象的音乐,第六《田园》交响曲则是贝多芬对大自然向往的“人与大自然”题材。至于中国作曲家叶小纲2015年作的《峨眉》,描写的是中国名山峨眉山的美景,和仰止高山的人文情怀,兼具了贝多芬的“英雄”和“田园”两种特性呢!

〔上半场的音乐〕

贝多芬:《艾格蒙特》序曲
这是贝多芬为歌德的戏剧《艾格蒙特》而写的序曲,他在1810年间为戏剧《艾格蒙特》写的配乐共有十段:除序曲外,还有艾格蒙特爱人克雷妲的两首歌曲、四首间奏曲,克雷妲之死的场面和艾格蒙特临死前在狱中的独白的配乐,还有最后的《胜利交响乐》。荷兰的将军艾格蒙特伯爵(历史上实有其人,1522—1568),反抗西班牙王费利浦二世暴虐统治,掀起革命,为荷兰独立奋斗,但事败被捕。爱人克雷妲为要拯救他陷入危境,终自杀身亡;艾格蒙特悲痛之余,慨然走上断头台。 艾格蒙特伯爵的崇高形象和悲惨命运感动了贝多芬,以其形象作为序曲的中心,象征艾格蒙特的斗争、他的遇难和胜利人民的狂欢,为最后一段音乐附上“预告祖国即将到来的胜利”的注解。

序曲以奏鸣曲形式写成,主题形象鲜明,标题性音乐,序曲内容可分为西班牙的统治压迫与荷兰人的苦难、荷兰人反抗西班牙暴政的激烈斗争和荷兰人的胜利场面三大段。 有着颇富戏剧性的内容;在描绘反抗强暴的英雄形象的音乐中,深深刻印着晶莹的悲怆美,倾写着悲壮的情感,将人带入强烈的感动,是贝多芬为诗圣歌德的五幕悲剧《艾格蒙特》所作十首剧乐中的开场音乐。1810年5月24日在维也纳宫廷剧院,与歌德的戏剧同时首演。

《艾格蒙特》序曲是一首单乐章作品,以紧缩形式展开悲剧故事发展,可从歌德作品的情节清楚地了解到序曲的内容。开始时全乐队齐奏“F”音,一种号召的信号。接着是庄严的悲剧性引子,相继呈至两个对比性的形象,象征两种互不相容的敌对力量,这两个全然不同的主题,是全曲戏剧性发展的种子。第一个主题弦乐器低音区严峻阴暗的和弦,采用古老的西班牙宫廷舞曲—萨拉班达舞曲的节奏写成,节奏缓慢、沉重,西班牙统治者的残忍恐怖的形象。 第二主题在明朗的高音区,由木管乐器奏出,带复调特征,音调悲戚,仿如是叹息和呻吟,是荷兰人的苦难和悲伤。

这两个主题反复时的对比更为鲜明,进入奏鸣曲形式的快板,引子中的主题素材发展成为新的音乐形象,表现人民苦难的第二主题,首先转化为温柔的歌唱性旋律,还把第一主题的节奏型作为低声部伴奏。 继后这个悲叹音调逐渐形成火热的英雄主题,即序曲的基本主题,果断而紧张,充满猛烈进逼力量,是艾格蒙特领导荷兰人反抗西班牙暴政的写照。 这个基本主题,第二次反复更热情感人,具有巨大力量,第二主题进行紧张冲突的斗争越来越激烈紧张,使奏鸣曲形式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变得模糊不可辨。第二主题在后来占了优势,采用铜管乐器和木管乐器的混合色彩,越加鲜明地表现西班牙统治者的强横霸道。最后整个乐队以强大威力奏出西班牙主题,终于把基本主题的纤弱哀怨音调完全吞没。紧接着出现了描写艾格蒙特受刑前的一声呼喊。 在一阵沉默后,是几个丧葬式的和弦,艾格蒙特牺牲了。英雄的死带来了自由,艾格蒙特受刑前号召荷兰人起来反抗的场面的《胜利交响曲》,把尾声扩大为庄严宏伟的自己颂歌。

叶小纲:《峨眉》,为小提琴、打击乐与交响乐队而作
《峨眉》是2015年四川爱乐乐团及北京交响乐团共同委约叶小纲为小提琴家陆威及打击乐演奏家胡胜男创作的二重协奏曲。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佛事频繁。叶小纲为创作这首作品曾多次前往四川采风,峨眉地区的壮丽景色,及深厚的人文历史,和悠久的佛教音乐影响,为作曲家带来强大的灵感。

乐曲尝试以音乐表达从峨眉地区的景色、与人文历史及佛教文化的影响,由表及里,展现空悠、飘逸的意境,及作曲家淡然从容的内心境界,既是叶小纲近年来创作手法的转变,亦是其新的审美意趣,侧重深层、内在的淡然展现。

乐曲采用双协奏曲形式,在于通过打击乐、小提琴,及管弦乐队三者构成的点线面交融与迭合关系,既展现小提琴丝丝入扣的旋律音高变化,和打击乐节奏律动的不同形态感染力,加上碎片化的旋律音调与色彩节奏的不断变换,乐队粗放跌宕的表现力,再结合曲中佛教乐器符号式的附加运用,得以营造出全新和奇妙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还能更深刻地由外而内地展现作曲家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关于作曲家叶小纲〕
叶小纲祖籍广东,1955年9月出生于上海一个音乐家庭。现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叶小纲早年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后赴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深造,现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宣部首届“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叶小纲亦是北京现代音乐节、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青岛海洋国际音乐季、哈尔滨音乐比赛艺术委员会主席。叶小纲是当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人物,其音乐作品曾获得无奖项。代表作品有《地平线》《最后的乐园》《临安七部》《鲁迅》《楚》《广东音乐组曲》《喜马拉雅之光》﹔还有舞剧音乐《澳门新娘》、歌剧《咏别》《永乐》等。曾接受过众多国际与国家级大型作品委约,举办过多场个人作品音乐会,并先后担任国际和国内重大比赛项目的评委,为中国当代音乐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下半场的音乐〕

贝多芬: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
贝多芬的第六《田园》交响曲,基本内容则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农村景象的描写,反映人类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的伟大,绝非只是简单的音乐模仿,而是含有深刻的哲理性,是乐圣细心洞察大自然的奥秘,凝神思索万物的生命实质的作品。借着大自然的奥秘,对生命、死亡的思考内省,对爱与企盼的憧憬,都是对生命实质响应的音乐。《田园》交响曲亦是绘形绘声的大自然音画。当然,要感受交响曲中的深刻哲理性,那仍要欣赏时摒弃一切杂念,全身投入到音乐中去,开动你的大脑,全神走入贝多芬的世界中,万物的奥秘都会变成生命的实质了。

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于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与第五交响曲同时首演,1809年出版。属于他创作生涯中异常多产时期(1803-1808)的产品,首演当日的音乐会持续了四小时,公演了他的多首大型乐曲。两首交响曲都题献给洛布科维茨亲王(J. F. M. Lobkowitz)

和拉索莫夫斯基伯爵(A. Rasumovsky)。
当时贝多芬已因为日益恶化的耳聋而感到极大痛苦,因而对大自然、对乡村生活有着特殊的向往感情。1802-1808年间他便时常隐居维也纳郊区,细心洞察大自然的奥秘,凝神思索万物的生命实质。“人与大自然”的主题,在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艺术中常可看到,音乐作品中,海顿的清唱剧《四季》等作品,都有广泛体现——大自然和不受城市文明影响的农民生活写照,但却多少是经过美化的乡村劳动画面的诗意再现。

《田园》的标题性特质
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都是标题性作品,但最突出的标题性代表作,却是第六《田园》交响曲。这不仅是因为作品标题由作曲家亲自标明,每个乐章都加上很明确的标题,而且同样都由作曲家所加。同时,从贝多芬对这部交响曲后期工作,监督总谱与演出本的抄写情况,可以见出贝多芬非常慎重考虑每个乐章标题的用字,以及这些标题通过音乐本身传达的意境。尽管贝多芬在1803年就非常明白地阐述了自己对自然与音乐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如“河流越宽,音也就越低”),到1808年时,他更关心的是让音乐自己说话,如他在《田园》交响曲草稿本中写下的这段话:“我们要让听众自己去想象音乐中的意境。”“如果器乐作品被演奏得过了头,那么一切音画都将失去其效果。”

在紧接其后的另一本草稿本(1808-1809年,主要用于创作《合唱》幻想曲,作品第80号)中,贝多芬写了下面这段话:“《田园》交响曲所要表达的不是一幅画,而是到达乡间时的愉快感受;而且这部作品描写了乡村生活的一些面貌。”贝多芬这番话后来变成了首演音乐会上为乐队指挥所写的一些标题,而这些标题与第二年印制出来的版本上的标题则有些出入。

无论如何,今日要欣赏这部交响曲,便必须注意贝多芬在总谱扉页特别注明的文字:“主要是感情的表达,而不是音画。”这点对欣赏这部作品便至为重要。《田园》交响曲中的音乐既有直接的造型性描绘,如鸟鸣和雷声,也有通过联想引出具体形象的刻画,如以村民的器乐吹奏和舞蹈,来刻画愉快生活和乐观情感。表现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刻画人的心灵感受,阐明大自然不是与人对立的力量,而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创造生命的基础,生命实质的来源。

贝多芬称这部交响曲是“对农村生活的回忆”,只要对农村生活有一点体会,就不必借助标题文字而能想象得出作者的意图。主要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受,而不是一幅表面的音画。

英雄呼吸强而有力
德国作曲家约翰·弗里德里希·赖夏特(1752-1814)出席了首演音乐会,事后对第五《命运》交响曲不屑一顾,但是对第六《田园》交响曲却称赞有加:“每一段都很长,都是得到充满发展的乐章,有着非常形象化的音画、主题与动机;因此,单是这部《田园》交响曲就较一场宫廷音乐会还要长。”

莱比锡的《大众音乐报》在评论1809年春出版总谱的第一版时,称赞贝多芬努力使这部作品的交响性盖过其描绘性:“……用音乐来代表外部事物被看作毫无品位,就如同任何人运用这廉价的手法来达到效果所造成的美学价值一样。但是这种观点丝毫不适用于我们现在评论这部作品,因为这里的音乐不是简单地代表乡村具体的事物,而是代表看到乡间景色时人们激发出的感情与心情。”

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深具独创精神,虽然没有用确定的音乐主题来描绘英雄形象,但整部交响曲却充满着英雄强有力的呼吸,并体现出英雄以哲学的观点理解大自然和大自然对人的思想感情所起的影响。

全曲结构五个乐章
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结构异于一般的四乐章,而是五乐章,第一、二乐章是奏鸣曲式,第三乐章是复三段曲式,第四乐章是自由曲式,终章是回旋曲式,贝多芬解决结构庞大问题,将最后三个乐章连合在一起演奏。乐曲特点在于管弦乐色彩清新、音乐语言大胆多姿,主题素材具有生动鲜明的民间特点。

双管编制: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圆号、长号、小号各二支,定音鼓,及弦乐五部。

第一乐章﹕到达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奏鸣曲式
充满民间因素,满布生活和大自然的音响,表达大自然活跃的律动和人在大自然怀抱中精神的安宁。非常和谐、优美、明朗、愉快,没有强烈对比与矛盾冲突,置身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产生的清新、愉快感觉。

开始由小提琴奏呈示部主部主题。歌唱性牧歌旋律,伴随着持续的“马蹄声节奏”,十足乡村风味,这是整个乐章的基础,逐步酝酿积累,不断引进新因素。木管将主部主题反复,全乐队将主题覆奏和发展。作为背景的低音提琴,近乎风笛音响,更添民间色彩,表现平静的田园,浓郁清新的乡间气息。

连接段落后直接带出恬静的副部第一主题,歌唱性旋律,与流水音型,是主部主题形象的补充,有如主部一样轻松愉快。副部第二主题是日后孕育出第九交响曲中的著名《欢乐颂》的音调,舒展、温暖、热烈。上下乐句分由弦乐及木管交替奏出,音量增强后,情绪变得雀跃,节奏鲜明,感受愉快活泼的田园生活。结束段落轻松愉快,旋律源自“马蹄声节奏”变化而来,继而带回主部主题,将整个呈示部反复一次。

展开部奇妙而独特,始终散发着怡然自得的情趣。素材来自主部主题并加以发展,同时将“马蹄声节奏”动机作出淋漓尽致的发挥,以各种形式的变化,在弦乐组,及木管的穿插中,连续进行三十六次。情绪亦不断高涨。继而弦乐奏出短小的主部主题开始的片段,加入主部主题素材来发挥,“马蹄声节奏”动机再出现三十六次,但感觉并不单调,丰富多彩的音型变化、和声变化、调性变化、音乐和音区的变化等等,仿如大自然的阳光把大地变得五光十色。进一步强调投身大自然的愉快心情,在情绪再逐渐高涨后,气氛放缓,但很快力度再增加,在马蹄声中直接带入再现部。

再现部全乐队强有力地奏出完整的主部主题,并混入副部材料,牧歌般的旋律,节奏轻快,副部第一主题歌唱性旋律,流水音型,但加以压缩并展开,再接上副部第二主题欢乐颂的种子,加以变化并展开,再现呈示部轻松愉快的结束段落后,进入三部式结构的尾声,采用主部主题素材,将情绪推向高潮后,再将力度放缓放轻,并带出主部主题;简短的小休止中插入单簧管及大管上行短句,乐队有力地全奏出该上行短句,最后整个乐章在平静的和弦中结束,颇有点流连忘返,怡然自得之感。

第二乐章﹕涓涓小溪场景(非常活跃的行板)、奏鸣曲式
幽静安逸景象的描绘,静观和冥想起主导作用。贝多芬虽不主张音画式的描写,但在这一乐章中仍然可以明显感觉到造型的因素和声音的模仿。好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画。灌木丛丛,溪水潺潺,小乌鸣啼,和风拂面。

呈示部开始以两个加上弱音器的独奏大提琴的三连音,和圆号的持续音,连绵不断地奏出小溪的潺潺流水声作为背景,第一小提琴奏出优美动听,断断续续的主部主题,安详沉思的曲调,像坐在溪旁凝神静思。单簧管和大管将主题反复后,继而小提琴奏出柔和如歌般的主题中段旋律,单簧管接奏,流畅的主题和流动的音型背景逐渐融为一体,小溪的流水声亦时隐时现;主题前段再现时作出压缩,不作反复很快便转入连接部。

连接部由第一小提琴奏出歌唱性旋律,二提及中提以流水音乐伴随,很快两者融为流水声,长笛先行奏出轻柔歌唱短句,流水声后大管重奏出轻柔短句,即带入副部主题,由大管奏出,美妙轻快,并以长笛和小提琴将主题反复,抒情如歌。结束部的素材来自主部主题中段的音调,由中提琴及大提琴合奏,节奏越来越鲜明,自然气息浓郁。

展开部以主部主题展开,长笛引子带入,双簧管奏出主题前段音调,弦乐持续奏出连绵不断的小溪潺潺流水声,扬溢着安详的田园气息。主部主题的素材经过不同乐器展开,弦乐奏出流水声一直持续伴随;弦乐力度渐强,主导着音乐推进,最后乐队全奏掀上高潮后,渐弱后再渐强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改以长笛奏出主部主题前段音调,并无反复。其他乐器以轻声奏出小溪潺潺流水声作为背景,凝神静思情境不变。连接部是带有舞蹈性的歌唱性旋律,几乎不变地再现呈示部六小节的连接部。副部主题较呈示部高四度由大管再现,第一小提琴流水声伴随;一提颤音引入将副部主题变化反复,以双簧管(呈示部用长笛)和较呈示部低五度的小提琴将副部主题反复,抒情如歌。强奏后减弱带入结束部,材料来自主部主题中段音调,先由中提琴及大提琴合奏,继由第一小提琴覆奏,有较鲜明的色彩,自然气息浓郁。

尾声以鸟鸣声结合结束部素材,是十分著名的鸟语花香的动人画面。以木管模仿鸟类歌唱,开始是长笛的颤音模仿夜莺的鸣转,继而是双簧管模仿鹑鸟高单音的尖鸣,最后单簧管、长笛以传统的双音展现杜鹃的啼声。先出现三次,其他乐器奏出流水气息,最后在乐队全奏的强音后,再渐弱,于一片宁静的气氛下结束。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会(快板)、复三段曲式
一幅民俗写实场面,农民节日欢舞的场面,第一大段包括两个主题,活泼的三拍子舞曲,第一主题显得急促,有两个部分,先是活泼的三拍子舞曲,音乐初时不十分热烈,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第二句接下是一支长笛吹出明快的D大调副题,色彩更为明朗,大管的切分音伴奏是平稳的八度音,音乐发展到情绪更为热烈活跃的高潮时,双簧管奏出第二部分的主题,连德勒舞曲风格的旋律,仿如一段乡村民间乐队的演奏,轻盈风趣,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大管吹出三个始终不变的音符,像是一个风趣的小伙子吹奏着一种只能发出三个音的民间古老乐器在凑热闹,停停吹吹,吹吹停停,富有浓郁的民间特色。

中间部分是粗犷的二拍子(2/4)奥地利的民间波尔卡舞曲。从各处聚集而来的乡民加入欢乐的集会,穿着木鞋子的山地居民,跳起热烈舞蹈,第三部分是第一大段的压缩再现,速度加快为急板。尾声以急速的进行引出远方传来的隐隐雷声,预示暴风雨将来临,紧接着演奏下一乐章。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自由曲式
这是一个造型性,描绘性的乐章。雷声、闪电、狂风、暴雨,乌云密布,大雨倾盆,闪电雷鸣此起彼伏,大自然笼罩在可怖气氛中,一切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乐章开始是低音弦乐器的颤音,弦乐快速跳弓有如带着雨点的狂风咆哮!第二小提琴以跳弓弱奏出像远处的风声般的背景,第一小提琴奏出令人不安的主题,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场景。低音提琴混沌的呼号声,短笛的尖锐呼啸声,一场惊险的暴风雨迫近。定音鼓敲出吓人的雷声,第一小提琴奏出闪电的音调,在一片暴风雨声中,一个急促强烈的不协和半音阶和弦从乐队最高点倾泻而下,好像爆发的山洪,长号和定音鼓的雷鸣加强声势,发挥无比威力,将整个乐章推上高潮。最后暴风雨渐渐平息,雨过天清,一切恢复欢愉,田野传来牧笛声,牧人再度出现在原野,乐队音色清澈明净,直接进入第五乐章。

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情绪(小快板)、回旋曲式
雨后斜阳,天上显现出彩虹,树梢挂满水珠,草地发出爽人清香,牧童在山上唱出暴风雨过后快乐和感恩的歌曲。单簧管和圆号先后奏出牧歌风的回旋曲引子。接着第一提琴奏出F大调主部主题,是优美具有阿尔卑斯山区民歌风味的音乐,恬静开朗,像是牧人在田野的歌唱,表现农民的欣慰之情。

经过两次简单变奏,引出第一插部主题,由两个交替出现的动机构成,是发自内心的欢愉情绪。欢快的主题动机构成一个展开性的段落,很快回到非常柔和的主部主题上。第二插部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乡民舞蹈更为热情强烈,如同节日的欢庆;主部主题第三次出现,显得更加明朗流畅,表现喜悦心情。再经过稍加激动的第一插部,乐曲渐趋平静而进入回到主部主题的尾声,像是远方传来的回声,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最后结束全曲。
撰文:周凡夫

音乐会前讲座

演前导赏
星海音乐厅大堂
2019.12.13(星期五)19:15
主讲: 陆威(小提琴) 胡胜男(打击乐) 彭珂(广交副首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