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时间:2023-03-04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380/280/180/80
曲目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1935场音乐会

乐季音乐会 11
主办:广州交响乐团、星海音乐厅
2023.3. 4(星期六)20:00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指挥:杨洋
钢琴:左章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练声曲,作品34,第十四首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
1.生气勃勃的
2.行板
3.活泼的快板

钢琴:左章

—— 中 场 休 息 ——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D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13
1.庄板-不太快的快板
2.生气勃勃的快板
3.小广板
4.热情如火的快板

导赏

〔上半场的音乐〕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
身兼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的俄罗斯音乐巨人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 1873-1943),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这首练声曲写于1912年,是一首很有舞台演出效果,和学术价值的无词浪漫曲。拉赫玛尼诺夫一生经历起起伏伏,其后离开故国家园,定居美国,浓郁的俄罗斯忧伤便更为深刻和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他的音乐作品中,使其作品充满了伤感和浓郁的抒情性,成为他作品中很独特的气质。他所作的《练声曲》旋律非常优美,没有歌词,有很多改编版本。

撰文:周凡夫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1
虽然拉赫玛尼诺夫大量的作品犹如出自19世纪,他的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确实在19世纪诞生。1891年,正值 18岁的拉赫玛尼诺夫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一名学生。其实,这是他谱写的第二部钢琴协奏曲。两年之前,他曾放弃了自己钢琴协奏处女作。

我们如今所熟知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是1917年拉赫玛尼诺夫重新编写的版本。当年他已经声名大噪——第二和第三协奏曲以及大量作品早已奠定了他的声誉。尽管如此,拉赫玛尼诺夫的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仍被列为作曲家的“作品1”载入音乐学编年史册,令人疑惑,对于作品进入常规曲目没有赋予任何帮助。

要是我们利用成熟的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为准则,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确属于他年少之作。但大家无可否认,这部作品是当年他最为成功的作品——比此前的歌曲更讲究技巧、比早期的独奏曲与室内乐更加丰富。当年,拉赫玛尼诺夫离开了严格的钢琴老师尼古拉·兹韦列夫,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创作。这个重要关键在首演的时候(尽管作曲家只弹奏了第一个乐章)获得巨大成功,备受瞩目。虽然拉赫玛尼诺夫的表亲亚历山大·斯洛蒂(作品的赠予者)往后的几年是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推动者,作曲家本人却从未完整地演绎过整首作品。

然而,拉赫玛尼诺夫是基于这部作品而取得公众认许。与之相反,他的第一交响曲(1896年)的首演却一败涂地。每当作曲家自己演奏钢琴部分,一切都走上成功之路:相继两首奏鸣曲、大量前奏曲和练习曲,还有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1901年)以及往后的第三钢琴协奏曲(1909年)都提供了铁证。

直到1917年后,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才放慢了脚步。俄国大革命期间,他离开了家乡,因而有机会以更成熟的创作触觉去探究自己的“作品1”。同样地,他也重新探讨自身的钢琴表演能力与因为身处异乡的游子情怀。

作为学生时代的作品,升F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有一个很明显的创作原型:把柴科夫斯基的美酒装进了格里格的瓶子里。这些创作灵感在其修改版中仍有体现,特别是欢闹的第一乐章(虽然拉赫玛尼诺夫把整个华彩段落替换掉了)。那抒情的第二乐章则更像是夜曲,虽然原创质感简化了,大部分的曲式结构却还保留着。最显著的修改体现在活泼的第三乐章之中:这一乐章以更有力量,更兴奋明快的节奏开始,主题方面更加清晰,因为作曲家删减了某些漫无目的的旋律。

“我再次创作了第一协奏曲”作曲家后来写道:“现在感觉很好,虽然没人注意到,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但我从他们的表情看得出,他们更喜爱第二或第三协奏曲。”尽管拉赫玛尼诺夫对第一协奏曲的受欢迎度感到不满意,这个修改版仍属于他修改曲目中的成功案例,盛载了作曲家不同阶段的创意而引人入胜。自开篇起,听众就能感受到一个十来岁的傲慢青年宣告自己要闯一番天下,又有一位长者沿途指引他如何处世。

撰文:司马勤

〔下半场的音乐〕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D小调第一交响曲,作品13

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曲的首演与重现
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一交响曲写于1895年1月至10月间,在俄罗斯邻近坦波夫(Tambov)的伊万诺夫卡(Ivanovka)家中脱稿,一直被视为失败的作品,这首作品于1897年3月28日在圣彼得堡首演,惨遭失败后,立即在音乐史的汪洋中消失,四十多年来没有人考虑过再演出,大家都以为是作曲家本人把它毁灭了。事实上他在1917年开始流亡时,将原始总谱留在乡间家中,但其后的线索几乎销声匿迹。后来终究能重见天日,还是偶然之机。

当年首演后,拉赫玛尼诺夫写给朋友信中表示,虽然他需要作一些相当大的修改,他还是抱有信心。直到1908年他还想着修改,可是最终没能如愿以偿,直到他去世两年后,原始的乐团分谱偶然自列宁格勒音乐学院的图书馆中被人发现,总谱修订后,才拯救了这首交响曲,1945年终于重见天日,再次演出。

可以猜想1897年的首演一定是糟透了。那次演出由大作曲家葛拉祖诺夫(Alexander Glazunov)指挥,根据拉赫玛尼诺夫的朋友斯旺(Alfred Swan)回忆,拉赫玛尼诺夫的夫人曾坚持认为当时葛拉祖诺夫喝醉了。出于慎重,拉赫玛尼诺夫在演出后不久写给扎塔耶维奇(A. V. Zatayevich)的信中没有提及此事,不过他写道:“我感到迷惑——一个像葛拉祖诺夫这样伟大的天才人物,怎么会指挥得如此糟糕呢?我指的不仅是他的指挥技巧(这方面无大期待),也包括他的乐感。他指挥时毫无感觉——仿似什么都不懂!”

显然那次失败的首演,对年轻作曲家来说,心理上的伤害致命且持久,该次首演失败,便仿如宣布了拉赫玛尼诺夫的创作生命已死亡一样,以后整整三年拉赫玛尼诺夫都无法恢复创作能力和信心。如非“别具洞悉力”的催眠师的话,对拉赫玛尼诺夫产生了作用,恐怕作为作曲家的拉赫玛尼诺夫真的自此便在音乐史上消失了。

话说回来,即使首演指挥并不这么糟糕,恐怕圣彼得堡的听众也不会满意,他们不喜欢莫斯科的年轻人,加之拉赫玛尼诺夫确实在尝试于音乐创作上另辟蹊径,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从古代俄罗斯东正教圣歌奥克托克斯(Octeochos)中衍生出来的音乐素材作为动机。看上去似乎全曲都建筑在这些圣歌上,其实,从这些奥克托克斯中抽出旋律素材,融进交响化的主题中,几个固定的动机用在所有四个乐章中,能赋予整首作品统一性,这是一个长处,但亦往往会让听众感到有点厌倦。

当年的乐评家芬代森(Nikolai  Findeisen)在评论该曲首演时称,尽管有些缺陷,但是从拉赫玛尼诺夫这首交响曲中还是能看出非凡的才能,第一乐章和他称之为广板作结尾的“喧闹的终曲”里,他发现“美、新颖和灵感”,这位乐评家确具敏锐的洞察力,奈何他的声音早被淹没在圣彼得堡一片斥责声中,未能减轻不幸的年轻作曲家的伤痛。
拉赫玛尼诺夫第一交响曲的音乐但无论如何,该曲重见天日之后,随着越来越多人的理解,演出的机会不断增加,在曲中获得共鸣者就更多了。

第一乐章﹕庄板-不太快的快板
以奏鸣曲曲式写成。交响曲以一个微小的旋律开头,仅是一个回旋音型,作用既是主要主题的开端,又是全曲的一个主题句,称作“复仇”动机。紧接着将简短的引子乐句,带有基督教圣歌庄严的声音。传统俄罗斯教会音乐对他的影响绝不仅仅限于第一号交响曲,这个强有力的乐句马上转变为这个快板乐章的主部主题。

第二主题带有一种与自然的奥克托克斯圣歌相去甚远的半音阶、近乎东方色彩的特征。这个主题是作曲家有意使用的“吉普赛”音阶(和声小音阶第四音升高)相似的音乐,这种说法是依据这首交响曲的被题献者安娜·罗第申斯卡娅是一位嫁给拉赫玛尼诺夫的朋友、有着吉普赛血统的女子而猜度。其实,这个主题用的并不是“吉普赛”音阶,那只是由浪漫的传记作者杜撰出来,所谓拉赫玛尼诺夫爱上罗第申斯卡娅的说法也纯属道听途说。具有倦怠的半音阶和异国情调特征的第二主题富于美的、抚慰性的乐句中又出现一小段摇摆的节奏,这种节奏也可自奥克托克斯中找出根源,它在此作品其他地方又多次出现。

发展部以活跃的赋格开始,赋格的主题是由综合呈示部的素材衍生出来,在大号和长号奏出的令人震颤的音乐上达到高潮,同时伴以快速拨弦的和声、尖利的木管、圆号、大管、单簧管奏出进行曲节奏,是最典型的拉赫玛尼诺夫特征。

再现部基本上按呈示部模式,重现强弱和配器上的改变,使用了“复仇”动机作为与主部主题相对位的内声部,在非同一般的结尾中,主部主题节奏密集紧缩成一种把音乐挤压得无声无息的效果。

第二乐章:生气勃勃的快板
这个诙谐曲乐章,以很短的引子开始,包含了在加弱音器的中提琴上奏出“复仇”的动机,和其后加上弱音器的第二小提琴上奏出摇摆的节奏。主部主题紧随其后,是一个简单的、四小节三度音程的乐句,其后它又被一个活跃的、以三个音符的小号声为特征的音型分开。诙谐曲绝大部分都建立在这单薄的材料上。主部主题明显是从第一乐章宿命的圣歌主题中衍生出来,绝不是典型的诙谐曲材料,连中段(Trio)都没有。取代很长的中段,主要从第一乐章主题中衍生出来,最突出的就是“复仇”动机。这段音乐在配器上和素材的处理上有些不协调,有人认为如有机会,作曲家会作出修改。

第三乐章:小广板
慢板乐章的小广板有一段旋律是拉赫玛尼诺夫所有作品中最美妙的音乐之一,同时也包含着一个非常不相称的中部,“复仇”动机和其他一些主题片断组合在一起,构成阴暗的低音主题,由弦乐演奏,以铜管和声伴奏,但较平淡。开始的引子与诙谐曲的引子几乎一样,随后独奏单簧管唱出优美的主部主题,其后再现时,配器增加了两把独奏大提琴的对位旋律,整个末段都被染上一种平和的美,部分原因是使用了延长的主音持续音,令人不舒服的中部,以及主部主题反复时,大提琴对位生硬。这个优美的主题旋律,未有较好的发挥。

第四乐章:热情如火的快板
终章有几段非常优秀的音乐,风格上也走在时代之先,短小的引子在“复仇”动机辅之以新的、更加激烈的配器。引子之后,嘹亮的小号带入一个非常俄罗斯化的欢庆场面主题,这个主题部分从第一乐章的圣歌动机中衍生出来,但又加入了另一动机成分。在这个“热烈的快板”里有一种野性和节奏上的放荡不羁。这个乐章也有一个值得夸耀的飞翔在弦乐上的旋律,而且没有阻碍音乐向前推进,反而促进了推进。最后音乐被引向一个巨大高潮,接着是很短的、戏剧性的休止,然后进入尾声,一个颇为夸张的广板。“复仇”动机最终取得胜利,尾声写得很有效果,使用手鼓敲出充满厄运的雷声。

撰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