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17岁便登台的俄罗斯指挥学派传人雷洛夫,多年后再次和广交合作,带来一套充满浪漫激情的节目:由石叔诚担纲独奏的钢琴诗人肖邦仍未离国前创作,富有浪漫色彩的《平静的行板与辉煌的大波兰舞曲》;柴科夫斯基旋律优美缠绵,充满狂热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和能与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相提并论的第四交响曲。

  • 时间:2016-01-23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VIP280/180/120/80
曲目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弗雷德里克•肖邦
平稳的行板与辉煌大波洛奈兹舞曲,作品22号
1.平稳的行板
2.波洛奈兹,很快的快板
钢琴:石叔诚

—— 休 息 ——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
f小调第四交响曲,作品36号
1.绵延舒缓的行板
2.歌曲风的小行板
3.谐谑曲:持续拨奏,快板
4.终曲:热情如火的快板

导赏

俄国波兰 浪漫相异

波兰人和俄罗斯人都是欧罗巴人种,但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的肖邦,和下半叶俄罗斯的柴科夫斯基,尽管两人的音乐都可说充满浪漫元素,但两人生活的年代不同,国家不同,两人的音乐带来的浪漫感受和浪漫情怀亦很不一样。如以今晚演奏的柴科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和第四交响曲,及在这两者之间演奏的肖邦《平稳的行板与辉煌大波洛奈兹舞曲》来说,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便有如是俄罗斯的伏特加酒,散发着强烈的酒香,爆发出来的热情亦满是高浓度的酒精,往往能为人带来心灵上的强烈震荡;肖邦的音乐却有如是巴黎沙龙舞会上的鸡尾酒,醇和的诗意中却往往带着复杂的余韵,能让人细细品味。将肖邦的音乐置于两首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中演奏,这场音乐会就有如是一部三段曲式的作品,肖邦的音乐便成为与前后两段音乐形成鲜明对比的中段音乐了。

上半场的音乐

柴科夫斯基:《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柴科夫斯基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获邀出任莫斯科音乐学院的音乐史教授,随后十年都全心投入教学和创作。教书待遇不特别好,仅能糊口,但这份工作能够让他有很充裕的时间创作,1866年完成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但听众反应不佳;两年后,柴科夫斯基与俄国国民乐派的成员关系紧密,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Balakirev, 1837-1910)的建议下,便写下《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成为他首部传世的著名作品。

这首“根据莎士比亚名剧创作的幻想序曲”(Romeo And Juliet Fantasy Overture After Shakespeare ,柴氏最初自题),于1880年再度修订后,才定名为幻想序曲,实质上却是一首交响诗,采用音乐来重现莎士比亚的悲剧故事;柴科夫斯基完成这首作品时三十岁(1870年),正是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而在两年前追求一位美貌的法国女高音的失恋经验犹新,也就将他在失恋中的狂热、渴望、痛苦、失意,全都倾泻在这部交响诗般的序曲作品中了。音乐不在于描写戏剧情节,而在于刻画悲剧中的几位中心人物,及剧中的中心思想,欣赏时不要捉错用神。幻想序曲有三个性格独特的主题。乐曲开始导奏中带有宗教圣咏风的主题,代表仁慈庄重的劳伦斯神父;主部以强烈鼓声及强劲的弦乐奏出的第一主题,则代表蒙太古(Montagues)和凯普莱特(Capulets)两个家族的世仇,有剧烈的争斗,流血的斗剑;至于旋律优美缠绵的第二主题,则描写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

导奏的圣咏风劳伦斯神父主题,开始时由低音单簧管及巴松管轻声奏出,再由弦乐及圆号接上,以持续音符带出木管及小提琴的抒情主题渐强后,拨奏弦乐伴随高音木管,再度奏出劳伦斯主题,其后抒情主题再现,弦乐及木管对答,渐强渐快,定音鼓擂响,渐弱,较慢,预示着悲剧将临,在渐强及渐快的乐音下进入呈示部。

乐队全奏出第一主题(世仇主题),大提琴与短笛以卡农模仿复调手法将之展开,此起彼伏,紧张气氛开始出现,铜钹互击,与动力性的弦乐,运用节奏紧缩手法,加强紧张性及动力,乐队再次强力地全奏出世仇主题,两大家族格斗厮杀,刀光剑影,血雨横飞。连接段突然转为柔和,木管、低音提琴及圆号,及加了弱音器弦乐,奏出有如叹息般的声音,是对命运弄人的无奈叹息?接着英国管及加了弱音器的中提琴奏出柔和的第二主题(爱情主题),渐强后爱情主题在长笛及双簧管高音区再现,夜曲风格的结束段音乐,仿如是一双情人在夜之将尽时仍难舍难离。

展开部以“世仇主题”,和“神父主题”来展开发展,富有动力感的音乐,仿如是两大家族不断格斗,神父不断穿插其间,调解无效,铜钹互击带上高潮,“世仇主题”的力量得以完全发挥,成为胜利者。

再现部乐队全奏出第一主题(世仇主题),篇幅缩短,但音区提高,织体加厚,力度加强,仇恨已无法化解,悲剧结局已难避免。双簧管独奏再现第二主题(爱情主题) ,柔和有轻微悸动的旋律,经过展开,反复,从忧虑不安到哀痛悲鸣,然后是绝望呼喊;爱情主题乐句,与世仇动机,在铜钹互击的高潮下,乐队全奏一再强力地奏出“世仇主题”,“神父主题”曾一度由铜管穿插奏出,亦已无能为力,爱情力量不敌仇恨之火,悲剧已出现,最后在乐队全奏,定音鼓擂响后,渐弱进入尾声,在定音鼓葬礼进行曲的节奏下,弦乐奏出的“爱情主题”转变为低吟的歌曲,木管及圆号轻轻奏出的圣咏风旋律,有如是远处传来的送葬者的合唱,小提琴奏出变形的爱情主题,仿如是悲痛的回忆;最后定音鼓擂动,渐强,乐队强力地奏出反复和弦结束。

肖邦:平稳的行板与辉煌大波洛奈兹舞曲
1830年肖邦准备前往巴黎前,在维也纳完成的钢琴与乐队作品,乐曲分为《平稳的行板》与《辉煌大波洛奈兹舞曲》两个部分,原计划分别写成两首钢琴曲,现在亦经常会把管弦乐部分省略,只用钢琴独奏,是肖邦于1830-1834年间,二十四岁时完成的作品,当时波兰未曾受俄罗斯人蹂躏,而且他的恋爱仍未破灭,为此全曲心境明快。

肖邦于1830-1831年间首先在维也纳写成钢琴与乐队的降E大调《辉煌大波洛奈兹舞曲》,三年后再写了钢琴独奏的G大调《平稳的行板》,并放在前面将两首乐曲结合成一曲,于1836年出版,题献给艾斯特男爵夫人(Madame d’Este)。亦曾被改编为钢琴四重奏。

此曲是肖邦波洛奈兹舞曲中最难弹,也最光辉灿烂的作品。全曲由“平稳的行板”开始,这部分纤巧的装饰音,幽静而雅丽,散发着诗意;G大调的中段,发挥了一定的对比效果,然而一直荡漾着快乐与幸福的梦境。随后的“大波洛奈兹舞曲”,并非大气派的乐曲,虽然用上圆号和长号 ,还有定音鼓,但都很节制,可说是一首并不强烈的进行曲;乐曲开始有如一段鼓号曲,但很快便变成舞曲,描写的是1573年波兰皇帝登基大典的欢庆场面,钢琴主导着全曲的进行,曲调十分华丽灿烂,发挥了钢琴的各种技巧。前后两部分的音乐,曾被认为并无大的联系,前一部分的情调有如是夜曲或摇篮曲,后一部分则以较强烈的鼓号曲开始。但无论如何,两者却又存在着一定的对比效果。整部作品并不复杂,这两部分亦大可视作为梦境与现实的两个世界的对照,钢琴乐器的辉煌技巧在这部经典作品中亦会让人听得很有满足感。

下半场的音乐

柴科夫斯基:f小调第四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的音乐具有真挚的感情,第四交响曲是他抒发真摰感情的作品之一,同时亦是他的音乐创作生涯迈入新阶段的里程碑,翻开创作的新篇章。他一生完成的六部交响曲,前三部和后三部的划分,可以第四交响曲作为分水岭,第四交响曲是他的音乐爬上更高的巅峰的开始。

第四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创作摸索中的渐变过程中出现的突破点。此一突破基础来自第四交响曲之前所写的三部作品。一是1875-76年完成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经验;二是1876年完成的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Francesca da Rimini),这部作品完全摆脱曲式束缚,对交响乐的构思运用自如,同时显示出他在多方面创造音乐形象的才华,有热烈追求的幻想,有深刻的情感抒发,又有难解的绝望,“命运”的音乐形象已开始孕育,景与情亦能融合在音乐中,这一切在《弗兰切斯卡》所取得的创作经验,后来都用在第四交响曲。三是钢琴小品《四季》。《四季》虽然规模小,但发挥了标题音乐的描绘性,和俄罗斯器乐风情画色彩。第四交响曲的音乐形象塑造特别生动和鲜明,这三部作品的创作经验显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如果说没有这三部作品,也就没有第四交响曲,毋宁说这是柴科夫斯基长期在交响音乐及其他音乐体裁探索下的一个经验总结成果。“柴四”于1878年2月10日由尼古拉斯‧鲁宾斯坦指挥,在莫斯科首演,但因排练不足,演出平淡,观众反应亦冷淡。相隔十个月后的12月25日,纳普拉斯尼克(Napravnik)在圣彼得堡指挥演出,却赢得满堂不绝的喝彩声,大为成功!自此柴科夫斯基进入了创作上的新阶段。

不幸婚姻奇特情谊
柴科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在1876年末动笔,直到1877年底才在国外完成。在这期间出现了两位对他的人生影响重大,亦是直接和“第四”创作有关的女性,都是欣赏他这部经典名曲要知道的事。

第一位是他的太太,崇拜自己的学生米留科娃(Antonina Miliukova)。米留科娃的出现为柴科夫斯基带来的那段奇特不幸婚姻发生于1877年,柴科夫斯基自责结婚是一次“鲁莽行为”,感情的痛苦一直缠绕着他,他甚至想到自杀。他离开莫斯科来到圣彼得堡,却又不幸患了上脑膜炎。病愈后,医生要他疗养,于是出国,先后到过柏林、日内瓦、克拉朗、巴黎、佛罗伦萨、罗马……就在这种情况下完成了伟大的第四交响曲。

另一件和创作第四交响曲有关的女性,便是对柴科夫斯基音乐生涯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俄国铁路大亨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成为他的资助人。她不但向柴科夫斯基提供每年六千卢布的赞助,亦表达了对其音乐事业的关注及赞赏。在此阶段柴科夫斯基许多作品都题献给这位夫人,第四交响曲亦是题献给梅克夫人的作品。

柴科夫斯基在1877年5月13日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中说:“我正忙着写今年冬天动笔的第四交响曲,我很想把它题献给你,因为我知道你准备在其中找到你内在的感情和思想的回声。”1879年9月25日的信中又写道:“音乐作品的题献,从来也没有比这一次更加严肃和更加具有真实的意义。我在它里面抒发的,不仅是我自己的感情,而且也是您的感情。事实上,这不是我的,而是我们的交响曲。只有您一个人才能理解并深切感受到我自己在创作该曲时所理解和感受得到的一切。这永远是我最喜爱的作品,因为该曲是这一个时期的纪念碑。在长期的病痛后,在一连串难以忍受的忧伤和绝望的折磨后,我几乎完全疯狂了,几乎使我毁灭了;然而,突然间在这部交响曲题献的那个人身上,闪耀着复活和幸福的光辉。每当我想到如果命运没有使我遇到您,我会变得怎样时,就会感到颤栗。我的一切——生命、向远大目标前进的可能性、自由,和我从前认为不可能的那种美满的幸福,都是您赐与的。”

这一大段自我剖白,可以更好地理解第四交响曲的创作动机和内容。柴科夫斯基和梅克夫人之间的感情是复杂的。他将这首交响曲题献给梅克夫人,有感恩的感情,也有获得知心朋友的喜悦,或许亦有着经历着不幸婚姻的痛苦后而产生的爱情空虚的填补。

戏剧性的《命运》音乐
这些书信内容,当有助于今日欣赏这首经典作品,要掌握柴科夫斯基在这首交响曲中抒发的真摰感情。这种感情除了来自个人的情感生活,更重要的是柴科夫斯基亦曾一再强调这部作品纯粹是一部“心理戏剧”。事实上,这亦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中首次鲜明地接触到人类命运的哲学性宿命思想,那可说是当年他所生活的大环境联系到个人生活相互刺激下,心灵上带来强烈震荡的结果。

在1870年代前后,俄罗斯正处于新旧交替的动荡时期,沙皇一方面要面对资产阶级兴起的压力,另一方面马克思的资本论出版后,社会工潮时现,工人联合会成立,都逼使当权者作出一些改革;同时,帝俄一方面将阿拉斯加半岛售予美国,另一方面又年年对外用兵,还推行强迫兵役制度。第四交响曲写于1876年末至1877年间底,亦正是俄罗斯和土耳其爆发战争的岁月,社会弥漫着不稳定的政治气氛,柴科夫斯基亦与当时的知识分子一样,内心饱含着难以宣泄的苦闷郁结。可以说,这与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具有同一的基本创作理念,都直接触及人类命运此一永恒的艺术主题,不同的是“柴四”具有更为鲜明的戏剧性情节,能更明确地带引欣赏者进入他的音乐世界中。

第一乐章:绵延舒缓的行板(Andante sostenuto),f小调,3/4拍子
这是严峻的命运和热情的向往幸福之间的搏斗音乐。以异于传统的奏鸣曲式写成。开始由圆号及大管用齐奏形式奏出序奏号角式的“命运主题”,是整部作品的核心,“命运主题”经常闯入把音乐切断是其特点。柴科夫斯基对“命运主题”有这样的解说:“这就是命运,就是那致命的力量,它阻止我们为幸福而作奋斗获得成功……”“命运主题”威严,带有威胁性,命令式,但在两次“截击”后,力量变弱。接着单簧管和大管奏出带有哀伤的音调,在命运打击下的痛苦呻吟。序奏末尾,单簧管及大管吹奏出呻吟音调,埋下主部“二度叹息”音调的主题种子。

主部主题圆舞曲式的律动并不是要求奏出圆舞曲的风格,而是将悲剧性音调与圆舞曲附点节奏的律动巧妙地揉合一起。主题旋律线不断起伏,延绵不断,一气呵成,有着独白特质,整个主部有着主题的呈示,发展,与再现,有如一段“迷你型”奏鸣曲式。主部主题的发展,作者说“凄凉和失望的心情愈来愈激烈。”旋律发展的巨浪表示愁绪增长,紧张度不绝断增加。感情的浪潮达到高峰,二度叹息音调又出现,再现形成情绪高潮后,单簧管奏出牧歌式的连接部,预示抒情的副部出现。

副部主题开始由单簧管在长笛轻快的音型伴随下,以甜美的中音区吹奏。这有如在草稿中作曲家写下“舞会的回忆”的描写:“啊!快乐!甜蜜的、温柔的幻梦出现了。一群幸福的,鲜明的人疾驰而过,并点头示意。”舞会的快乐和生活中的痛苦很好地对比。副部第二个主题出现三度的叹息音调,比二度的叹息更强烈,切切怨诉形象。

呈示部有三种感情因素,命运、忧愁,对幸福的憧憬,相互对比,转化、结合。震耳欲聋的定音鼓声进入发展部,这三种较静态的感情因素变为动的形态发展、深化。在发展部中出现新的音调,发展部的高潮,小号三次奏出严峻的“命运主题”。再现部在发展部的高潮中进入,从第二主题开始,再现部的主部和副部都短小得多,主题形象亦有了新的性质,强烈的力度,不稳定的和声,造成音响的紧张度显得更为激动。宏伟的尾声是第一乐章基本思想概括,“命运主题”在定音鼓的震音再次出现,小提琴奏出哀号般的声音,然后“命运主题”又出现,在命运无情打击下,出现凄楚的号泣声,音乐情绪激动不安,在悲痛绝望下结束此一乐章。

第二乐章:歌谣风的小行板(Andantino in modo di canzona),降b小调,2/4拍子
这个慢板乐章有三个基本主题。第一主题开始由双簧管的甜美音区吹奏,具有抒情的,牧歌式的风格,节奏平稳,弦乐一小节一音的拨弦伴奏,充满冷静,沉思从容不迫,像在诉说,接着由大提琴奏出,织体渐趋复杂,主题温暖冷静,平稳的木管乐器和圆号,在中音区轻轻地呼应抚慰。

第二主题由第一、二小提琴组用八度奏出,比第一主题更为开朗明确,主题以节奏推动,音量不断加强,最后发展到十六分音符作为连接,而此材料又变为第一主题(由大管及中提琴)再次陈述的伴奏织体,第一小提琴在第二次时加入,伴奏的十六分音符使情绪更为激动。第一主题再现后第二主题又再次出现,音响力度由强而弱,配器不断减少乐器,最后只剩下低音提琴。

第三主题最初由单簧管及大管用八度奏出。单簧与双簧管及大管用八度奏出。单簧和双簧管的混合音色较为柔和又有内在的刚强,充满类似“说话”的表情。特点是有如人的叹息,有如哀求般的歌腔。主题的下行音调很蒙眬地想起第一乐章的主部主题。声部织体写法,在第三主题第二次陈述时用了复调式的反向技巧,主题音型下降而副题音却上升,表现加强。音量不断积聚,加强后木管和铜管的三连音号角声,更为热情而慷慨激昂,激情之火最后在柔美的悲哀中燃尽。

接着第一主题再现,由第一小提琴奏出木管的三十二分音符,有如火花闪烁,又有如撞碎在海边岩石上的浪花,更加迷人。第二主题再现,如歌地不断地在沉寂声中,第一主题又代替了它,梦幻般的幻象再次显现,慢慢地在远处逝去。

第三乐章:谐谑曲,持续拨奏,快板(Scherzo, Pizzicato ostinato, Allegro),F大调,2/4拍子
这是十分奇妙的乐章。第一段弦乐全用拨奏。柴科夫斯基有如下解释:“第三乐章并没有表达一定的感觉,是一些随想的装饰乐句,一些不可捉摸的形象。当你喝了点酒,微微有点醉意,就在想象中疾逝而过。心里不愉快,也不忧愁,什么也不想,只幻想自由地骋驰,又不知为什么会自然地描绘出一些奇异的图画……突然想起醉醺醺的大老粗的画面和街头小调……后来军队行列又在远方经过,是睡着时在脑海中疾驰而过,完全没有联系的形象,与现实生活毫无共同之处,是奇异的,粗野的和互不相类的。”这正好解释了这个乐章的音乐形象变幻无常,形象一闪即逝,但却又清晰明确。

他还补充说:“谐谑曲表达了我所重视的一种器乐效果,起初只是一个弦乐组在演奏,而且一直都在拨弦,中段加木管乐器,也是单独地演奏;铜管乐器组代替了他们,也是单独地演奏; 在谐谑曲结尾,所有这三组乐器都奏着一些短短的乐句,互相对答,效果很有趣。”

谐谑曲主题用弦乐组拨弦进行,音响的效果有如俄国民间乐器三角琴(芭拉莱卡琴)的演奏,一种向前奔驰的感觉,带有民间风味。乐曲声部此起彼伏,热闹和焦躁,第一段与第二段音乐形象的对比十分鲜明:前者来去匆匆飘忽无定,后者却清晰可见,具体生动。

第四乐章:终曲,热烈如火的快板(Finale, Allegro con fuoco),F大调,4/4拍子
对于第四乐章柴科夫斯基如此解释:“如果你在身上找不到欢乐的理由,就看看别人吧。到民间去看看人民怎样使自己感到快乐,怎样沉浸在无限的欢乐感情中,于是就出现了民间节日的欢乐景象。但是,当你刚刚忘掉了自己,向往着你所看见的别人的欢乐时,那缠绕不休的噩运又重新出现,强迫人们想起它,但是除了你之外,别人都感觉不到,他们甚至也没有回头看你一下,根本就没有发觉你是孤独和忧郁的。啊,他们多么快乐!他们多么幸福!他们的一切感情都是真摰和纯朴的。埋怨自己吧,不要说人世间一切都是悲哀的。也有质朴的,但都是强烈的欢乐。为别人的欢乐而感到愉快,生活下去仍然是可能的。”

这一乐章洋溢的欢乐情绪,谁说柴科夫斯基是悲观主义者?! 乐曲以自由回旋曲式写成,并结合了变奏曲和奏鸣曲的一些因素。主题源自俄罗斯民歌《田野上有一株小白桦》,开始是一泻千里的十六分音符急速有力的齐奏,实时将人带到人群欢乐的气氛中去。在两次“轰鸣”式的序奏后,引入《小白桦》的主题,在圆号的属音持续八度音上,木管奏出《小白桦》主题,第一小提琴及中提琴热烈地用十六分音符呼应。《小白桦》主题被序奏第二次切断,之后出现急速的进行曲,以乐队全奏奏出,充满乐观自信,具有凯旋风的进行曲性质,但后来包含半音阶有着焦躁不安的因素,正是柴科夫斯基自己说的,“自己找不到欢乐就看看别人吧。”这一段也许就是自己找不到欢乐的时候吧!进行曲后来也中断《小白桦》主题,以b小调忧伤地演奏着,由三角铁及弦乐组拨弦简单地伴和着,音量一直增强,由圆号以至到长号及大号,《小白桦》变成坚强无比的大白桦树,过后又出现双簧管及长笛的陈述,恢复其典雅优美的性格。

接着乐曲转入短小的赋格段,弦乐器和木管热烈对答,引来序奏鸣响,再次出现进行曲抖擞主题,夹杂着焦虑不安的情绪。继后乐曲又出现卡农式主题追逐。在不太长的连接段后,第一乐章多次出现的“命运主题”狂热地轰响。音响逐渐沉寂下来,最后停留在大提琴及低音提琴的延长音上。在定音鼓轻微的震音过后,圆号奏出进行曲的号角音型,音量又积累着,序奏的热烈主题再现,并有震耳欲聋的钟声。《小白桦》主题变为号角声的变奏,《小白桦》主题和进行曲主题合为一体,再次掀起欢乐狂飙,全曲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撰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