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广交老朋友杨洋,特别选取了两首诞生于两个奥地利名城而常被忽略的杰作。莫扎特1783年路过奥地利第三大城市林茨时所写的第三十六交响曲,因城市而得名。近六十年后的1841年,舒曼则在维也纳完成了他的第一交响曲。这是他与克拉拉新婚幸福岁月的见证,充滿浪漫气息和美妙旋律。这两部作品亲切易听,没有难明的语言,流露出动人的音乐情趣!

  • 时间:2016-05-21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VIP280/180/120/80
曲目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C大调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K.425
1.柔板-热烈的快板
2.行板
3.小步舞曲
4.急板

—— 休 息 ——

罗伯特·舒曼
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作品38号
1.稍庄严的行板
2.小广板
3.谐谑曲:非常活泼的
4.生气勃勃的快板并优雅地

导赏

美好时光音乐之美

这场音乐会上半场演奏古典巨匠莫扎特的C大调三十六交响曲(林茨) ,下半场演奏浪漫乐派大旗手舒曼的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两首都是两人婚后仍处于蜜月期的幸福年头,浸浴于美好时光所写的作品。

1782年8月4日,莫扎特与康斯坦策(Constanze, 1762-1842)在维也纳圣司提反大教堂( St. Stephen’s Cathedral)举行了婚礼。舒曼和克拉拉两人更是冲破重重难关,才得以在1840年9月12日结为夫妇。尽管这两部交响曲都是两位作曲家新婚燕尔,婚后仍处于蜜月期的作品,而且都是在很短时间内便完成的乐曲,但《林茨》诞生于秋季,《春天》则确如标题所示在春季面世;同时,最大的不同是莫扎特创作《林茨》之前,刚经历了丧子之痛,他们婚后的第一个孩子利奥波德(Raimund Leopold)于1783617日诞生,两个多月后(819日)便不幸夭折,在《林茨》的第二乐章,仍不难感受得到隐藏着一股压抑的郁闷,与此一伤痛犹在多少有点关系。

克拉拉则在《春天》面世半年后的9月1日,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玛丽(Marie),换算年初或早一年的年底,正是克拉拉怀孕期的开始,也就是说,《春天》映照的正是舒曼这段人生中的“春天”的心境,是他对世界、对婚姻、对将要诞生的新生命的期许下,完成的狂喜般的交响曲,亦是他要献给自己,一个新的父亲的作品。

当然,这两首散发着音乐之美,源自美好时光,幸福岁月的交响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音乐风格;但无论是古典的《林茨》,还是浪漫的《春天》,都能让大家在欣赏时,分享得到两位伟大音乐家美好心灵下,延续至今仍生生不息的活力、生气和幸福感。

莫扎特: C大调第三十六交响曲(林茨),K.425

1783年夏,莫扎特带同新婚妻子康斯坦策,自维也纳回到萨尔兹堡与父亲和姐姐首次会面。秋天返回维也纳途中,经过多瑙河上游重工业城林茨(Linz),拜访一位学生在当地的亲戚图恩(Thun)伯爵,获得殷勤有如上宾的接待,为此,应约写作这首C大调交响曲以答谢伯爵盛情,于1783年11月3日完稿,前后只用了四天时间。莫扎特在10月31日的家书中曾记下这件“突发”的创作事件:“11月4日星期二,我将在这里的剧院演出一场音乐会,由于我手边并无交响曲,我正在拼命赶写一部新的,一定得在演出前赶写出来。”这部交响曲在翌年4月1日亦首次在维也纳演出了。

莫扎特当时潜心钻研海顿的交响曲与室内乐曲,因此,这首交响曲,和此前所写的意大利风格作品已不一样,明显地见出受到海顿交响曲的影响。在配器上亦较特别,木管乐器中只用上双簧管和大管各二,删去长笛和单簧管,铜管乐器则有圆号和小号各二,同时加上定音鼓和弦乐,接近很纯粹的古典风格。除了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各乐章均以奏鸣曲式写成。

第一乐章:柔板-热烈的快板(Adagio -Allegro spiritoso),奏鸣曲式,3/4-4/4拍子

一个充实而华丽的乐章,但以海顿式的慢板序奏开始,是莫扎特第一部以一个慢引子开场的交响曲,其后,在他成熟期的较大规模作品中,慢引子的采用就逐渐多起来,以后越写越多。有人认为可能莫扎特是从海顿那里获得这种构思,也可能是从海顿的弟弟,很有天赋的迈克尔(Michael,1737-1806)学来的手法,莫扎特和他在萨尔兹堡时曾一起合作过。这个引子开始时是一个明快的附点节奏,仿如号角声般的音型开始,即时便能发挥慑人心魄的效果;接着是较为柔和的音乐,由半音将色彩稍加渲染,再由一个在大管和双簧管上听到过的音型转移到低音提琴上,同时,和声的律动慢下来,并开始反复。

接着进入精神抖擞的呈示部,开始展示辉煌壮阔、豪放明朗的气派,配器中的小号和定音鼓更为乐曲带来一点传统的典礼色彩。乐曲的第一主题由一个四小节乐句组成,并由一个六小节乐句对答,其后乐句变得热情奔放,还有明亮嘈杂的全奏,低音提琴的来回擦奏,而铜管乐则用力吹出莫扎特喜爱的军乐节奏。接下来第二主题主要乐思是一个小调的强势陈述,然后再温和地折回大调,并在反复时作出变化。简短的发展部所用素材结合着全奏结尾时才会听到的小提琴上的乐思,再现部紧扣着呈示部;短小的尾声最后以全奏有力的和弦结束这一乐章。

第二乐章:行板(Andante),奏鸣曲式,6/8拍子

慢板速度的第二乐章也用奏鸣曲式作成,采用他在早期交响曲慢板乐章中很少出现的6/8拍子,宛若春日的莺啼燕语。柔和的四小节主要主题后,是弱奏的全奏,但音响逐渐变得浓密、沉重和压抑。除用上低音提琴的拨奏,同时所有管乐,包括小号,也长鸣不断,圆号则追随着小提琴的旋律线条。在慢乐章中出现小号声音,主要虽仍是弱奏,多少仍有点不寻常,由此亦营造出神圣庄严的肃穆氛围;至于定音鼓温和的捶击声,便让音响听来更为阴沉郁结。这可说是莫扎特晚期交响曲慢乐章一个重要的表情手段。

这织体大量出现在第二主题中,因转向小调,显得更为沉重。第二主题由一些短乐句组成,一个乐句中,严厉的管乐和弦,与小提琴如诉求般的乐句相互交替;发展部出现新乐思,主要由一个上升的断奏音阶组成,先在大管、大提琴上奏响,然后小提琴加入,最后更取代其他乐器,并将之加以展开。再现部很快出现,精心加工的旋律线条、以半音上升又再次降落的手法以小提琴奏出,双簧管和大管较早前更加强烈感人的密集半音音乐,都将音调突然激化,并由此形成高潮。结尾是管乐器群烦闷低沉的平静声响,小号和鼓亦十分柔和。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Menuetto),小步舞三部曲式,3/4拍子

优雅简短的小步舞曲音乐,欢乐明朗。小步舞曲的主题是壮丽的军乐,最后以一个警句式的乐句来呼应乐章的开始,干脆利落地完结主部,随即进入中段,有如奥地利的民间兰德勒舞曲(Landler),迷人高雅,由双簧管和大管先后主奏的音乐,相当精致,先是单独主奏,再共同重叠上小提琴组,然后将主题再现,成为和前后出现,情绪热烈的小步舞曲主部的绝妙衬托。

第四乐章:急板(Presto),奏鸣曲式,2/4拍子

终章以急板速度的奏鸣曲式写成,急速活泼,而且幽默富有动力,有人认为是莫扎特最富谐趣的器乐作品,乐思有如泉涌,每一乐思相当短小,且相互间存在着对照及有几点共有特征,如开始段落中上升的四度和音,在所有的乐思中几乎都能听得到,只是都加上了一些修饰变化;此外,开始段落的附点节奏,亦不断出现。第二主题主要乐思以一个重音来加以特别强调四度和音,显得轻松愉快,悠闲自得。在高潮时,小提琴引入一个新的、更严肃的乐思,热闹场面亦再度开始,从一个急转快进的主题,和一个无穷动(motoperpeluo)主题出发,最后回到开始的乐思,在极强奏中展开。发展部建立在一个分解和弦主题上,并带出一个热闹的全奏。这主题从一种乐器转到另一种乐器,大管、双簧管,到弦乐器。再现部很正规地将呈示部重现,但开始时有变化,且不乏感人的半音阶音乐,最后乐队全奏,并经过扩展,强调力度并予以加重来结束。

舒曼: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作品38

舒曼和克拉拉(Clara, 1819-1896)的爱情故事,确可说是一场“悲壮的战斗”,恋爱过程可称之是“为克拉拉而战”,那种迂回曲折,峰回路转的戏剧性,和婚后的幸福生活,最后的悲剧结局,成就音乐史上的著名爱情故事,甚至可列入世界爱情文学中的经典。

1840年舒曼和克拉拉有情人终成眷属,舒曼进入他人生中音乐创作的高峰期。他一生中超过85%的作品在1840年后完成。舒曼一生对音乐充满热情,可谓浪漫乐派的典型代表。舒曼的交响曲有如覆盖在西方浩瀚交响乐世界阴影下被人忽略的夜明珠,时常隐而未现,但却往往很轻易便轻轻抓紧人的心灵,感觉虽然轻轻淡淡,但已深深铭刻在你的心底中。

舒曼从贝多芬、舒伯特那儿接过来的接力棒,交给勃拉姆斯。舒曼的交响曲,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所写四首交响曲,被批评为钢琴的格调超过了管弦乐,可是都有其特色,对于其后勃拉姆斯的交响曲的影响,更是其价值的明证。

舒曼一生的音乐写作,受到舒伯特的影响非常深刻。1839年他第一次欣赏舒伯特第九交响曲首演彩排,脱口而出:“所有的乐器都像是人声,其丰富的精神与管弦乐法足以媲美贝多芬,我这一生中所追求的音乐理念,都包含在这首乐曲中了,我也希望能创作这样的交响曲”。两年后,他的第一号交响曲《春天》完成问世,曲中可以听到舒伯特交响曲的延续。

人生中的“春天”心境

其实,二十三岁那年(1833年),舒曼就打算创作管弦乐作品,他计划写一首g小调《青年》交响曲,但很快就放弃了,直到1841年初,《春天》交响曲终于诞生,虽然乐谱上题献的是:FriedrichAugust, the King of Saxony。但实质上该曲却是写给当时已成为妻子的克拉拉。这可以说是他与克拉拉长久努力,克服种种阻障,终能开花结果的爱情结晶,是两人结合过程的真实写照。亦是因为这种“春天”的心境,解释了这部作品的初稿能够在令人难以置信的四天时间内,一气呵成写好的原因。舒曼在他的《家庭日记》中便有以下的记录,见出他的创作情绪越来越高涨。

1月23日《春天》交响曲开始动笔

1月24日完成小广板和谐谑曲乐章

1月24日交响曲激情,彻夜未眠创作最后乐章

1月25日哗啦!交响曲完成了!

1月27日初稿完成翌日,开始配器,并于2月20日完成总谱。2月21日仍然沉浸在创作激情中的舒曼在《婚姻日记》中写下:“这部交响曲给我带来不少欢乐,现在已差不多完成了。不过,仍需要演奏后才算真正完成。我常感谢上帝让我这么轻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如此宏大的作品。……这部交响曲要是今年上演就太好了……”

他的希望几乎立刻实现,3月6日门德尔松看了他带来的总谱的好评,让他喜出望外。3月31日,这部交响曲在布业大厅,由门德尔松指挥为乐师筹集退休金的音乐会上首演,大为成功,让舒曼这首酝酿了将近十年之久才创作的第一首交响曲,展现出春天旷野辽阔与万物复苏的新意,引爆了春天与幸福这两种意象完美组合的无比感染力量!

舒曼自己对这首交响曲有这样的解说:“这首乐曲的灵感来自春天的精神。不论我们多大岁数,春天似乎年年令我们心醉,此曲并未特定想描写什么,但我深信是春天塑造了它。”虽然如此,但舒曼却没有把《春天》的标题写在总谱上。不过,他确实有好几次都明确地将这首乐曲称为“春天交响曲”。1842年10月,他更曾把自己的一张照片寄给德国诗人阿道尔夫·鲍特格(AdolphBottger, 1815—1870),并在照片上写上这部交响曲开头一个乐句的谱例,并说明“这部交响曲的开头几个音符是受到包特格的一首诗其中一行的节奏启发而写的”。包特格这首诗的最后一行是:“Im Thale(D ) bluht der Fruhling auf!”(英译:Now inthe valley blooms the spring!中译:现在春天在山谷中苏醒了)

同时,舒曼在交响曲手稿的首页顶端,亦曾写下了《春天》交响曲的标题,甚至还曾为这部作品的四个乐章各安排一个小标题,即“春天的来临”(beginningof spring),“黄昏”(evening),“快乐的游伴”(merry playfellows),及“丰足的春天”(full springtime,或译“春天的告别”)。但最后出版时,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全都删去了,没有用上。尽管如此,这些标题还是有助对这部交响曲的理解,在舒曼心中这部作品的内容仍然与春天有着密切联系。

春天带出感情联想

舒曼并无讳言他创作《春天》交响曲是受了舒伯特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影响。全曲采用古典传统式的四乐章结构,具有生活风俗性。确实处处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景象和气息。第一乐章是稍庄严的行板,由小号与圆号来唤醒春天,接着舒曼叙述着“到处遍布绿色的新芽,蝴蝶飞舞”,并由快板的乐段来描述春天所有的景色;第二乐章是小广板;第三乐章是诙谐曲;第四乐章则是由生气勃勃而优雅的快板来代表明朗快活的春天。

《春天》交响曲亦带有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影子,尤其是第一乐章,飞跃的长笛旋律,不正是黄莺优美的歌唱?绵绵不绝的弦乐不就是春雪初融的潺潺溪流?壮丽的铜管高歌,正是春临大地万物蓬勃滋长的热闹景致象征啊!不过,舒曼最后在乐谱上仍是弃用了所有和春天有关的标示文字,却很可能是希望大家欣赏时,毋须只是专注于春天景色的描绘,那始终并非音乐所长,或许,在音乐中尝试去感受曲中的春天意境带出来的感情和联想,那才会是曲中的神髓所在呢!

第一乐章:稍庄严的行板很活泼的快板(Andanteun poco maestoso – Allegro molto vivace),奏鸣曲式,4/4拍子

开始是缓慢引子,主题由圆号及小号奏出,带点紧张。这段相当扩展的引子是孕育第一主题的种子,亦是全曲的胚胎,和第二主题亦有关系。木管乐器和圆号相互间短促的对答,在弦乐组拱托下轻柔地浮现,传达出春天清新芬芳的气息和对大自然的鲜明感受。长笛的独奏、弦乐组柔和抒展的旋律,最后音量不断增强,带入呈示部。舒曼曾亲自注释这段引子:“序奏部中由小号奏出的主题,好像来自云霄,唤醒沉睡的大地。接着春天的一切嫩芽与新枝,以及蝴蝶的翩舞,都应声出现。进入主部后,春天的气息逐渐浓厚。……”

呈示部乐队全奏出主部主题富有活力,活跃急速的进行,像是狂欢的舞蹈,充满欢乐和满怀希望,奠定全乐章的基本情绪,其它曲调和个别抒情插段,用来衬托这基本情绪。副题的旋律与主题形成对照,开始由单簧管与大管奏出,柔美而充满幸福感,继由长笛与双簧管呈示,充满柔情且明亮。弦乐接上后,力度不断增强,将乐曲强而有力地带入展开部。(亦会将呈示部反复一次后才进入展开部)

展开部在主部主题中穿插副部主题的材料来发展,拥有奇妙的明暗变化,中间插入双簧管带领着木管主奏出抒展的新主题旋律,其后还改由长笛及第一小提琴组主奏。不同的木管组合和弦乐组作出对比效果的演奏,并和乐队全奏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形成高潮后,弦乐组强力带入再现部。

再现部将序奏的主题音调、经过变化装扮的主部主题、副题旋律,加以压缩后,并增强动力感,逐一再现后,乐曲强而有力地进入富有动力性的尾声。在情绪进入高涨时,气氛突然静止下来,改由管乐主导,并加上定音鼓及三角铁,弦乐组突然奏出欢乐优美旋律,一个新的抒情主题,来自一首典型的德国民歌,用以强调祖国的春天,民歌曲调安静结束后,长笛,木管组接奏后,乐队突然以充满活力和欢乐的能量,一气呵成地将整个乐章推向结束。

第二乐章:小广板(Larghetto),回旋曲式,降E大调,3/8拍子

慢乐章是一首感人的“夜曲”,亦是一首深情的恋歌,基本主题的旋律婉转,略带伤感情调,由第一小提琴分两组相隔八度奏出,其它弦乐器以压低的切分节奏和音型伴随,极富美感,其间穿插着两个对照式的插段主题。基本主题第二次由大提琴特别温柔的声音移低五度奏出,极为迷人。第三次主题陈述采用双簧管和圆号主奏,弦乐器伴奏,情绪温暖、甜蜜,但略有感伤,临近结束,基本主题改变形貌,预告了接着将要在下一乐章出现的谐谑曲主题,当乐音消失在夜晚的寂静之中后,只有瞬间的休止便不间断转入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谐谑曲,非常活泼的(Scherzo, Molto vivace),回旋曲式,g小调,3/4拍子

活泼的诙谐曲,开始时是g小调,继后陆续转为d小调、D大调和降B大调。回旋曲的基本主题,充满活力生气的节奏型,像一阵欢乐的旋风闯入,打破前一乐章的静寂世界,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两个插入的中段主题,形象不同,第一个由原来的四三拍子,改变为四二拍子,调性也从小调转为D大调,以弦乐组和管乐组轮番交替奏出的和弦式起伏音型,效果突出。第二个恢复到四三拍子,调性是降B大调,以爽朗而激动的跳音代替传统的三拍子小步舞曲。最后的尾声所采用的切分音节奏和独创性的和声,也很有特色。

第四乐章:生气勃勃而优雅的快板(Allegro animato e grazioso),奏鸣曲式,降B大调,4/4拍子

这是民间节庆的欢乐音乐,也是春日中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能量,和万物欣欣向荣,生机无限的乐章。乐曲开始的简短引子,由乐队全奏出宏壮的切分音阶的和弦,有如春日风雨的天气。紧接着便出现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一个优雅且淘气的小精灵般的舞曲曲调,主要以小提琴主奏,以弦乐和木管展开,典雅欢愉慢慢变得更为热闹。

第二主题仍是舞曲性质的旋律,木管乐器和小提琴齐奏。节奏变化多样,和声和转调丰富美妙,充满了幻想色彩。这个主题结合其他曲调成为展开部的内容,圆号缓慢而暖和的插奏音调,和长笛长颤音后带出带有华彩性的旋律,结合着乐队热闹的响应,很自然地进入再现部,压缩地再现第一主题小精灵般的舞曲曲调,和舞曲性质的第二主题后,进入富有激情热闹气氛的尾声,以降B大调听来无比完满的主和弦终结全曲。

撰文:周凡夫

音乐会前讲座

19:15 星海音乐厅大堂 国语 免费
主讲: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