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时间:2020-01-01 20:00
  •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 票价:¥VIP1680/1280/880/680/480
曲目

2020广州新年音乐会
2020.1.1(星期三)20:00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指挥:阎惠昌
竖琴:萨维尔·德·梅斯特
响板:卢塞罗·特纳
大提琴:潘畅
琵琶:缪晓铮
苗歌王对王:蝶当久、杨一方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一、安东宁·德沃夏克
狂欢节序曲,作品92

二、乔治·比才
歌剧《卡门》序曲
响板:卢塞罗·特纳

三、赫罗尼莫·希曼奈斯
《路易丝·阿隆索的婚礼》间奏曲
响板:卢塞罗·特纳

四、赖因霍尔德·格里埃尔
《降E大调竖琴协奏曲,作品74》第一乐章
竖琴:萨维尔·德·梅斯特

五、焦阿基诺·罗西尼
歌剧《威廉·退尔》序曲

—— 中 场 休 息 ——

六、李焕之
春节序曲

七、赵麟
大提琴与琵琶协奏曲《逍遥游》第一、三乐章
大提琴:潘畅
琵琶:缪晓铮

八、广东音乐(邹野编配)
娱乐升平

九、潘成增 曲/词(陈家荣编配)
苗岭
演唱:蝶当久

十、石岂 曲/词(伍卓贤编配)
对歌对到日落坡
演唱:蝶当久、杨一方

十一、关乃忠
打鬼,选自《拉萨行》

导赏

鼠首灵巧 序曲先奏
大中华社会,既会欢度源自西方纪元的元旦新年,但亦会保持庆祝春节的传统文化,这场音乐会上半场选奏西方五位不同国家(捷克、法国、西班牙、比利时、俄罗斯和意大利)的管弦乐作品,下半场则是六首具有不同地方色彩的中国音乐,如此设计,普天同庆,中西共贺新一年的来临之意便至为明显。

不仅如此,在这场新年音乐会中担任独奏独唱的音乐家,包括有西班牙的响板、历史遥远悠久的竖琴、音色最接近人声的大提琴、传自西域音乐性格鲜明的琵琶,还有来自西南苗乡的苗族歌王歌后……如此设计,要将这场新年音乐会染上斑斓多姿的色彩的目的亦明显不过。

不过,可不要忽略在这些乐曲后面的精神。这些乐曲基本上都是具有愉悦、欢快、热闹,能让人抱着正向能量迎接新一年的乐韵,而且多是毋须任何文字解说,只须放开胸怀,便可以听得明白,便可以感受得到音乐中将人向前推进的欢快能量。

但要加以补充的是,这场音乐会中的序曲多达四首,有歌剧中的序曲,亦有只为演奏创作的音乐会序曲,既有西方的、亦有中国的;序曲一般都欢快轻巧,而且都是安排在歌剧、戏剧、音乐剧,或音乐会开始时首先演奏的音乐。在一场音乐会中安排四首序曲,确是独特罕见;如此安排,自可作各种不同理解与演绎,个人看法是2020年元旦来临后,一月下旬己亥年结束,接上新的一年庚子年属鼠,正是十二生肖之始;同时,鼠属性灵巧,这不仅与序曲音乐的性质接近,而且序曲亦具有“始”之意,采用多首序曲来预示新一轮十二生肖作为开始的鼠年的来临,这岂会是巧合呢!

但无论如何,这场音乐会的音乐,欢愉、灵巧、跨越中西文化、跨越时空,就请放怀用心细赏,以今晚的音乐伴随,从元旦走到春节、走到下一个新年音乐会中去。

〔上半场的音乐〕

德沃夏克(1841-1904):《狂欢节》序曲,作品92
这首序曲原是名为《自然、生活与爱》(Nature, Life and Love)的三联作品(三首音乐会序曲)中的第二首,随后德沃夏克将这三首序曲分开以不同标题及独立作品编号出版,分别是《在自然的王国里》(In Nature’s Realm)作品91、《狂欢节》(Carnival)作品92 和《奥赛罗》(Othell)作品93。

这套三联作品于1891年3月至1892年1月间,在布拉格及德沃夏克的家乡维索卡镇(Vyšoká)完成。第二首《狂欢节》序曲的草稿写于七、八月间,完稿日期是9月12日。在创作期间,德沃夏克获邀前往美国出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National Conservatory of Music)院长之职。为此,这部三联作品的三首序曲于1892年4月28日在作曲家自己亲自指挥下的首演,也就成为他与布拉格话别的告别音乐会中的曲目了。及后1982年10月21日他在美国卡内基音乐厅指挥《狂欢节》序曲的演出,则是该曲首次单独首演。

德沃夏克对《狂欢节》序曲有这样的描述:“寂寞冥想的流浪者在夜幕低垂时投入城中正在进入热烈高潮的狂欢节中,在处处爆发着响亮的乐器声中,人人歌舞着,欢乐地叫喊着,将发泄的情感和狂欢的热闹气氛混杂在一起。”在中间展开部分的慢板中, 英国管和长笛奏出的迷人音乐,描写的是“一对迷失的恋人”。

比才(1838-1875):歌剧《卡门》序曲
法国作曲家比才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序曲,常安排在音乐会中单独演奏。这首歌剧序曲并没有刻意提示歌剧内容,全曲结构简单,仅描写欢乐气氛和剧中配角斗牛士的英勇形象。

乐曲开始呈示的快板主题选自歌剧第四幕斗牛士上场时咏叹调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带有进行曲特点,表现斗牛士英武挥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热闹的气氛。及后乐曲从A大调转为F大调,出现第二幕《斗牛士之歌》的副歌音调,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的飒爽英姿。反复时提升八度,情绪更为高昂。其后再现开始时的主题。结束部分出现卡门的音乐动机,带有不祥预兆,在弦乐震音拱托下,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奏出悲剧性主题,暗示悲剧性的结局,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下结束。

希曼奈斯(1854-1923):《路易斯·阿隆索的婚礼》间奏曲
《路易斯·阿隆索的婚礼》是留学巴黎音乐学院的西班牙作曲家希曼奈斯学成回国后,创作众多西班牙民族歌剧萨苏埃拉(zarzuela)的代表作,于1897年面世。这首间奏曲是该部西班牙民族歌剧在转换场景时演奏的乐曲,亦是该部民族歌剧最为人熟悉,经常独立在音乐会中演出的乐曲。

以两块贝壳状的乌木制成的响板,是极富西班牙色彩的打击乐器,碰触发音,声音清脆,有很强的穿透力,在西班牙民间歌舞中发挥伴奏甚至主奏的作用。在这首《路易斯•阿隆索的婚礼》间奏曲中,乐队奏出引子后,响板便自始至终敲打着,成为推动着整首乐曲发展的动力,亦为响板提供了展示对比强烈、变化无穷的动感音乐的机会。

格里埃尔(1875-1956):降E大调竖琴协奏曲,作品74,第一乐章
祖籍比利时的俄罗斯作曲家格里埃尔,1914年出任基辅音乐学院院长,1920年返回母校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创作有大量歌曲、钢琴曲、三首交响曲,小提琴及竖琴协奏曲各一首。他的竖琴协奏曲在俄罗斯著名竖琴大师埃雷代利(Ksenia Alexandrovna Erdely, 1878-1971)提供众多技术上的建议下,于1938年写成,但她婉拒共同创作的提议,总谱出版时则注明经由埃雷代利修订。这首协奏曲的竖琴独奏部分尽管并未有在演奏技法上有所创新,甚至作曲技巧上亦未有突破,但该曲很快便大受欢迎。

这首协奏曲可说是将维也纳的古典风格与俄罗斯的民族浪慢风格融合,采用小乐队编制,为此很容易演奏,富有魅力及亲切感。全曲以三个乐章构成,这场音乐会只选奏的首乐章,降E大调,以奏鸣曲式写成,富有旋律感。

罗西尼(1792-1868):《威廉·退尔》序曲
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写出大量作品,包括宗教音乐、声乐和器乐曲,在音乐学校毕业后,也像父亲那样参加了流浪歌剧团,每年要写四至五部歌剧;1824年在法国巴黎定居,并为在法国舞台的演出改编了他在意大利时所写的部分早期作品,最后又在1829年用法文歌词和法国大歌剧的风格写出了他的第三十八部歌剧,也是最后一部歌剧《威廉·退尔》。

《威廉·退尔》是德国伟大诗人和剧作家席勒最后一部重要剧作,以十三世纪瑞士农民反抗奥地利暴政的故事为题材。剧中主角是居住在瑞士阿尔卑斯山森林中的爱国神射手威廉·退尔,善良正直,不畏强暴,最终配合着民众的武装起义,写下推翻异族统治的历史。歌剧《威廉·退尔》分五幕十四场,1829年8月3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该歌剧现在已很少演出,但序曲却流行全球,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奏。

序曲的构思,原打算依照惯例来创作,但罗西尼却把这首序曲的形式扩大为一部含有四个“乐章”的“交响曲”,以简练的手法概括整个剧情,由四个标题性的段落组成,有如交响组曲,旋律优美,节奏活泼,充满戏剧性对比。最后脍炙人口的进行曲原是罗西尼为威尼斯一个军乐队所写的快步进行曲,引用在序曲中以渐强奏造成序曲的高潮,该段进行曲很多时会抽出来独立演奏。

序曲采用四部组曲式结构,加强铜管的双管编制,敲击乐器除定音鼓外,还有三角铁、钹和大鼓。全曲分为四个部分,各有标题。
第一部分:黎明、一段曲式、行板、G大调、3/4拍子
描写瑞士阿尔卑斯山黎明的恬静景色,威廉·退尔安宁无忧无虑的生活,最后从远处传来的雷声,预示和平宁静的生活将遭到暴风雨破坏。

第二部分:暴风雨、一段曲式、快板、G大调、4/4拍子
天空乌云密布,暴风雨前的可怖寂静,定音鼓敲出雷鸣声自远而近,带出暴风雨主题,描绘出暴风雨的场面。很快这场暴风雨过去了,尾声由短笛和其他木管乐器模仿的鸟鸣声音再度出现。

第三部分:牧歌、一段曲式、小行板、G大调、3/8拍子
暴风雨过后的清新田园景色,阿尔卑斯山在暴风雨过后又恢复原来的恬静。在间隙中传出三角铁轻微的响声,那系在牲畜身上的小铃声音,伴随愉快的牧歌。

第四部分:凯歌、三段曲式、急板、E大调、2/4拍子
小号合奏响起充满光和热的号角引子进行曲,号召进军的军号声,全曲进入强势高潮,跳跃的奔马式胜利主题,音乐充满罕有的热情和英勇刚毅的特性。曲调华丽,富有英雄气概。中段抒情主题在弦乐柔和起伏流动的旋律拱托下,抒情抒展,很快乐队全奏,重现奔马式胜利主题,带上高潮后,尾声奔马主题片段再现,小休止后,乐队全奏,以强大力度的进行曲节奏,全速一气呵成地奔到全曲终结,以洋溢着兴奋和快乐的尾声结束全曲。

〔下半场的音乐〕

李焕之(1919-2000):春节序曲
《春节序曲》是以四个乐章构成的《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原标题为《序曲—大秧歌》,经常被抽出单独演奏,是原籍福建晋江的著名作曲家李焕之于延安时期的生活体验,在1950-1956年代间创作的作品。旋律曲调雅俗共赏,面世后逐渐成为春节期间经常演奏的乐曲。

《春节序曲》采用民间的秧歌音调、节奏与陕北民歌为素材创作而成。旋律明快,生动地表现在传统节日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溢、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描写的是过春节扭秧歌的情景,乐曲加入了闹秧歌的锣鼓节奏,主题由两首陕北民间唢呐曲组成,中间部分是一首悠扬的陕北民歌。《春节序曲》的引子相当于过街部分。第一部分是热烈的快板,描写大场的歌舞场面。中间部分是抒情的中板,描写小场的舞蹈表演。接着回到第一部分的音乐,描写秧歌以大场收束。最后的尾声重复了引子的后半部分。现时每年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综艺节目——春节联欢晚会,亦用本曲作为主题音乐。

赵麟(1973-):大提琴与琵琶协奏曲《逍遥游》第一、三乐章
《逍遥游》由纽约爱乐乐团、北京国际音乐节和杭州爱乐乐团联合委约创作,2018年10月26日余隆执指挥杭州爱乐乐团,联同大提琴家马友友及琵琶演奏家吴蛮在在保利剧院举行的第二十一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式音乐会上世界首演。并于2019年3月由余隆指挥纽约爱乐乐团在林肯中心大卫·格芬厅完成美国首演。

这部大提琴和琵琶的双协奏曲标题取自中国古典名篇庄子《逍遥游》,乐曲内容亦来自《逍遥游》物我两忘、闲适自得的意象,是对古代文人雅士精神生活的回望,采用交响音乐语言,以清丽缠绵的琵琶声与深沉旷远的大提琴声交织合奏,抒发当代人对自由精神世界和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场音乐会只选奏第一和第三乐章。

广东音乐(邹野编配):娱乐升平
擅长演奏扬琴,二弦、唢呐和高胡等乐器的广东音乐演奏家丘鹤俦(1880-1942)的代表作,广东音乐中的传统小曲。

全曲节奏轻松、明快,乐曲活泼、欢腾,一片升平景象,表达人人寄望太平盛世,国富民强的心境。音乐会选奏邹野改编为管弦乐团配器的双管编制版本,并以钹、大鼓、小鼓、三角铁、木鱼、木琴等打击乐器增添独特色彩,赋与原曲全新面貌。

潘成增 词/曲(陈家荣编配):苗岭
潘成增(苗成真,1992-)是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他与堂弟蝶当久(潘兴周)组成“苗音组合”,在2011年辽宁卫视大型选秀节目《激情唱响》中,以这首原创歌曲《苗岭》脱颖而出获得亚军和全国组合组冠军。

蝶当久对这首歌曲有这样的简介:
“作品运用了贵州黔东南州苗族飞歌的音乐元素改编创作而成。前奏苗歌的歌词大意如下:树叶随吹风吹动着,知了在唱着歌儿,这样的情景预兆着春天来了,我们上山去干活,春天对于苗寨里的人们有多么的重要。

主歌诉说祖辈们热爱生活,为了美好生活而奋斗,我来自苗山的那个古老村庄,人们每天都辛勤耕种,太阳还没有爬山你早先走,夕阳西下,你还在山头,你一生忙忙碌碌在山头,默默背着天向着地度春秋,无论是狂风暴雨,还是雪漫山头,苗家人不怕艰难执着依旧。

副歌诉说了我们父辈祖先们不怕艰苦,克服一切困难,一年四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直在大山忙碌生活的苗族同胞们,为了保留着那份信仰和美好生活而不断的奋斗坚持着。”

石岂 词/曲(伍卓贤编配):对歌对到日落坡
原曲词由石岂根据苗族民歌整理创作。《民歌中国》认为这首歌曲把苗族山歌的野性表达得淋漓尽致,又把流行元素糅合得恰到好处。浓浓的苗家风情之外,歌者更能无缝对接和切换“真假声”,让人沉浸在歌曲营造的山水意境之中。原唱者蝶当久(潘兴周)的录音收录在2016年6月13日发行的专辑“银白色的山歌”中。后来蝶当久与阿幼朵带着《对歌对到日落坡》的表演歌舞于2018年2月15日亮相狗年央视春晚 。

歌词:要是想见情妹妹/就来山上走一趟啰喂/翻过了一山又一坡/不怕路边茅草多/听见歌声不见妹/放开嗓子咯对山歌/妹妹你高高在山坡/隔山隔水唱飞歌/吹起芦笙去游方/对歌对到日落坡/对过了欢歌对情歌/不怕林中刺窝窝/见得情妹好模样/心乱脚滑哟滚下坡/妹妹你高高在山坡/隔山隔水唱飞歌/吹起芦笙去游方/对歌对到日落坡

关乃忠(1939-):打鬼,选自《拉萨行》
《拉萨行》原是香港中乐团委约关乃忠创作的大型民族乐团交响化的乐曲。于1984年12月世界首演,并获得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1987年度及2000年度“本地正统音乐最广泛演出奖”,和获观众选为“99/00年度精选乐曲”。

拉萨的藏语是“圣地”、“佛教”之意,是一座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城。

拉萨又有“日光城”之称,一年的日照总时数达三千零五小时。天空碧蓝如洗,名寺古剎金光闪闪,古寺里汇集着东方的罕世奇珍,珍藏着千年瑰宝。这位于世界屋脊上的圣地,像谜一样地吸引着世人,同时亦吸引着作曲家写下这部分为四段,各有标题的大型作品。四段音乐的标题分别是:布达拉宫、雅鲁藏布江、天葬和打鬼,本场音乐会只选奏最后一段。

“吉多”藏语意为驱鬼节,藏历十二月廿九日,布达拉宫的喇嘛要扮成恶鬼,一边跳舞、一边被人追打。这种跳神打鬼是新年伊始,驱鬼灭灾之意。夜晚各家各户还要团圆喝“土巴”,点灯烧香祈求如意吉祥的习俗。

作曲家运用现代意识的复合型混奏,渲染出这一火热而神秘的习俗节日气氛,当中亦有前三个乐章的主题隐现,以表现人们还在紧守着传统的灵念,最后乐队掀起狂热的高潮,在祈福的热切中结束全曲。

管弦乐版本由关乃忠自己改编,于2000年6月24日由关乃忠自己指挥香港小交响乐团首演。

撰文: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