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1998年5月音乐季设立以来第2213场音乐会
特别制作
广州交响乐团2025/2026音乐季
烽火弦歌,山海回响
——《海上蛟龙》交响组曲首演音乐会
主办:广州交响乐团
承办:广州交响演艺有限公司
2025.9.26(星期五)20:00
星海音乐厅交响乐演奏大厅
指挥:黄屹
钢琴:殷承宗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吕其明
《红旗颂》
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
钢琴协奏曲《黄河》
1.黄河船夫曲
2.黄河颂
3.黄河愤
4.保卫黄河
钢琴:殷承宗
—— 中 场 休 息 ——
梁皓一
《海上蛟龙》交响组曲
(广州交响乐团委约,世界首演)
1.危澜待平
2.海上蛟龙
3.龙韬·破门
4.手足之情
5.暗涌
6.搁浅
7. 背水一战
8.凯旋而归
吕其明
红旗颂
《红旗颂》是吕其明于1965年创作的交响诗,同年5月在第六届“上海之春”开幕式音乐会首演,首演后迅即传遍全国,家喻户晓,无论是新闻广播,还是新闻纪录片,都常能听到这首乐曲,抒情、喜悦、激昂的音乐,更是现今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满怀豪情,仰望红旗,心潮澎湃的感情展示。
吕其明于革命家庭成长,和他亲身的革命生涯中独特的切身体验,对他在音乐创作上,特别是创作《红旗颂》具有深刻的影响;为此,《红旗颂》所用的音乐语言很少学院味道,那是经历过惨痛战火锤炼,最终得睹革命结出成果,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的音乐。吕其明便曾就此作品的创作说过这一番话:“从党的诞生到新中国成立,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为革命献出了生命,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他的英勇就义,我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一定要用音乐的语言,对共和国的成立、对祖国、对党,用音乐表现出来。”
《红旗颂》以红旗为主题,内容描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情景。乐曲旋律优美,感情真挚;宏伟庄严的歌唱性旋律表现中国人民在红旗指引下,英勇顽强的革命气概,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曲中的特点是选取了《东方红》《义勇军进行曲》和《国际歌》等具有独特历史象征意义的歌曲旋律素材来发展。
《红旗颂》采用的是加有引子的三部结构,以单一主题贯穿发展。乐曲开始以国歌为素材的引子,由小号奏出,曲调坚定有力,圆号反复奏出,庄严而神圣;紧接着,弦乐以C大调奏出舒展优美的歌颂红旗的主题,清脆的钢琴和弦及音型闪动的木管,将主题拱托得无比绚丽明朗;主题提升二度在D大调上反复,乐声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首面五星红旗,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接着主题作出变化成为连接段,采用乐器交替的两声部模仿形式将音乐带进中间的发展部。双簧管的柔和哀怨,中提琴的重复,和哀婉缠绵的低音出现,颂歌般的主题旋律和连接段所抒发的是无比复杂的心情,无数先烈染红的旗帜,让人激动沸腾、热泪盈眶,但亦无限伤感,牺牲的人民英雄让人追思怀念。
最后小号响起,乐曲进入展开性的中间部分;乐曲不断重复,力度不断提升,铿锵有力的三连音节奏持续推进,节奏充满动力感,红旗主题变成豪迈的进行曲,并将乐曲推上一个小高潮。颂歌主题将乐曲发展带进再现部,奏起《东方红》的旋律,并将全曲推向高潮,太阳从东方升起,新中国成立了!尾声引子再现,伴随着《国际歌》的旋律,号角声音更加雄伟、嘹亮、强劲有力,将全曲推上最高潮结束。
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
钢琴协奏曲《黄河》
1969年,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将《黄河大合唱》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黄河》。1970年5月1日,该作品由钢琴家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在北京首演。首演当天,乐曲刚完,周恩来总理便激动地喊道:“洗星海复活了!”足以说明这部作品传神至极。
《黄河》钢琴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方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融入了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因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较有影响力的一部中国协奏曲。半个多世纪以来,它与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一样,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2025年,注定是一个承载历史厚重与艺术新声的年份——它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也是钢琴协奏曲《黄河》诞生55周年的纪念。五十五年来,我怀着对民族的热爱与对音乐的敬畏,将《黄河》带往世界五大洲,历经上千场的舞台演绎。在无数次与不同文化、不同观众的心灵碰撞中,我不断汲取新的感悟,沉淀新的认识。
自2022年起,我开始着手对这部作品进行新一轮的修订与实验,并在多次的公开演出中不断验证与完善。经过三年的打磨,新版本终于呈现在大家面前——它既延续了原作的精神内核,又在细节与格局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同时,我也在这一过程中修正了许多在原有基础上的问题,让作品的结构、音响与表现更加严谨与统一。
此次修订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在乐队中加入了中国民族乐器——唢呐。在第一乐章中,它吹奏出充满力量的船工号子,那粗犷而饱含生命力的音色,象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仿佛让人看见黄河两岸劳动人民迎浪而歌的壮阔场景;而在最后一个乐章的高潮处,唢呐奏响了《东方红》的旋律——那是太阳从东方升起的辉煌瞬间,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自信昂扬。唢呐所传递的劳动精神与民族风格,不仅更贴近这片土地与人民的本真气质,也让音乐在情感与形象上更为立体、深刻。
在演奏实践中,我还对许多细节进行了调整——无论是重音的位置、力度的标记,还是呼吸与乐句的处理——都力求让音乐更鲜活地散发出“中国人民的味道”,让听者在音符间感受到黄河的脉动与民族的心跳。
正如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这部作品也将在新时代的乐坛上继续传递属于中华民族的光与热。
撰文:殷承宗
梁皓一
《海上蛟龙》交响组曲(广州交响乐团委约,世界首演)
《海上蛟龙》交响组曲由广州交响乐团2025年委约香港青年作曲家梁皓一所作。《海上蛟龙》交响组曲是一部充满力量与情感的交响作品,致敬中国海军陆战队中备受尊崇的蛟龙突击队。这支精英部队以英勇无畏和坚定不移的信念,肩负着维护国家利益的重任。本组曲汲取灵感于他们在艰难险阻中的奋战经历,描绘他们所经历的挑战、所作出的牺牲,以及在面对重重困难时所展现出的坚定决心。作品的主题承袭自电影《红海行动》、《蛟龙行动》的经典音乐主题,并在交响音乐会版本中加以拓展、深化,同时融入全新的音乐理念。这部作品不仅向中国海军陆战队表达崇高敬意,也铭记那些为国奉献的战士们,以音乐礼赞他们的英勇与忠诚。
组曲以激昂振奋的序曲开篇,勾勒出蛟龙突击队执行任务的壮阔场景。雄壮的铜管旋律随之响起,象征着无畏的勇气与坚韧的意志,而弦乐织就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映照着战士们对国家坚定不移的忠诚。随着音乐的发展,友谊与团结的主题逐步展开,描绘战士们并肩作战、血脉相连的深厚情谊,塑造出钢铁般的兄弟情谊。
随着音乐的推进,情绪逐渐变得凝重,乐曲进入低沉而富有张力的段落,展现蛟龙突击队所面临的艰难挑战。阴暗的和声与复杂的节奏交织,塑造出危机四伏的战场环境,同时也映射出战士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打击乐以雷霆万钧之势轰鸣,象征战火纷飞的残酷现实,而木管乐器则以深沉的旋律诉说着战士们在混乱中内心的思考与坚守。随着他们逐步深入海底深渊,编曲变得更加厚重且充满压迫感,层层堆叠的音响效果描绘着每一次任务的不确定性和步步惊心的挑战。
组曲的慢板乐章转向沉思与敬意,聚焦于战士们所承受的牺牲。凄美的独奏小号缓缓响起,仿佛在诉说逝去战友的英魂,向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致以崇高敬礼。乐团的音响色彩随之变得柔和,旋律之中饱含深切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表达对勇士无畏精神的颂扬。这一乐章不仅是一曲缅怀之歌,更是对责任与奉献所付出的深刻反思,让人们铭记和平背后的沉重代价。
终章乐章以激昂澎湃的能量爆发,歌颂海军陆战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充满力量的旋律贯穿全篇,铿锵有力的节奏与丰富多彩的管弦乐编排,共同塑造出充满希望与信心的氛围。音乐最终在辉煌壮丽的高潮中落下帷幕,热烈颂扬蛟龙突击队的英勇无畏,并铭记他们在风暴中铸就的辉煌传奇。
《海上蛟龙》交响组曲不仅是一部致敬英雄的音乐作品,更是一首讴歌忠诚与牺牲的时代赞歌。通过这一多乐章的交响作品,听众得以深入感受蛟龙突击队所面临的重重挑战,并体会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组曲不仅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也提醒人们铭记他们的牺牲,诠释了何谓真正的荣耀与奉献。
梁皓一 提供
乐季音乐会2